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丞相钦若法华经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天竺别集》卷下
将释妙法莲华经大章分二:初总消题目,次别释经文
题目乃标尽一经,文相乃广敷题旨
故知若了首唱,则自可下文
此题法喻双标,通别共立今且先陈妙法,次解莲华
妙即褒叹之辞,法即权实之法。
良由法性清净权实虚融卷舒不二之场,消息于说三之域。
三草二木,咸沾一雨之滋;
七善五乘,等受大车之赐。
功高诸部,化毕一期
然后发众生宿植之因,显如来久成之果。
本迹深绝,故立妙名。
所言权实法者,权谓诸法,即是百界三千;
实即诸法,咸中无非实相
今且就事分别略有三种权实之法。
三种者,一者佛法权实,二者众生权实,三者心法权实
佛法让果人极證,高绝难窥。
众生境界实繁,渺㳽安测?
心法刹那一念现前可观
今就心法权实者,即现今对境介,示心生,十法界顿圆,千性相具足不从缘有,不自修成。
性自空中三谛融绝,以千性相,名之为权。
权即空中,名之为实
所言一念十界千法者,谓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人法界修罗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
一一法界,有依有正有法有人,皆具千性相体力所成,界界互含。
乃千性相因果具足
假实依正,净秽交参生佛色心体相纷杂
炳若鉴分于万象,皎如海印于森罗
三际不穷,包十方无外
华严疏》云:「一即一切因果历然
一切即一,咸同无性」。
十方刹海自他不隔毫端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故《净名芥子,能吞四海横流
华严微尘,实具大千经卷
一念无念杳尔难寻;
一心诸心,自然圆备
法性法尔,非情所知
三谛性名,非言可述。
问:「一念至促,诸法至多,为心与法俱,为心将法异」?
答:「心与诸法,不可思量
心与诸法非俱,心与诸法非俱。
即如囊贮物,异即似体生疣。
须知即法,论心是法,无前无后,非纵非横
茍其不然,何名心妙」。
问:「前云佛法高绝难窥,及乎置佛论心何以却论佛界」?
答:「前之正论极果所以推高。
今是克示心因,性具佛界
良以果隔难显,因通易知,故约一念心因,圆具十法界法」。
问:「佛界佛性之名,有何同异」?
答:「此则一往,似有通别。
佛性圆通十界佛界乃局在一方
还须界界互通,方为穷理尽性」。
问:「佛性理通十界地狱三途云何佛性耶」?
答:「天台所谈佛性,与诸家不同
诸家多说一理真如,名为佛性
天台圆谈十界生佛互融,若实若权,同居一念
一念无念,即了因佛性
一切法,即缘因佛性
非空非有,即正因佛性
是即一念生法,即空、假、中。
在理名三因,在果名三德圆妙深绝,不可思议名心法妙也」。
上来略谈妙法两字其次欲解「莲华」,文义稍长,此日台旆临筵,恐烦尊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