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往生坐禅观法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乐邦文类》卷四
欲修往生观者,当于一处绳床西向,易观想故,表正向故,加趺端坐,项脊相对,不昂不伛,调和气息定住其心。
然所修观门,经论甚多初心凡夫,那曾遍习。
从要易想,略示二种,于二种中,仍逐所宜未必并用
有于观想熟者任便但得不离净土法门,皆应修习
所言二种一者普观意坐已,自想即时所修计功,合生极乐世界当便起心生于彼。
想于莲华结加趺坐,作莲华合想,作华开想。
当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
作眼目开,想见菩萨国土,想即于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要与十二部经合。
作此想时,大须坚固,令心不散,心想明了,如眼所见经久乃起。
二者直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躯,坐于华上,专系眉间白毫一相,其毫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外有八楞,其毫中空右旋宛转,在眉中间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
作此想时,停心注想坚固勿移。
然复应想念所见,若成未成,皆想念因缘无实性相
所有皆空,一如镜中面像,如水月影,如梦如幻,虽空而亦可见,皆心性所现所有者,即是自心。
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即痴,无想泥洹,心有心无,皆名有想,尽名为痴,不见法性
因缘生法空假中,不一不异,非纵非横不可思议
心想寂静,则能成就念佛三昧,久而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