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五辛 北宋 · 释遵式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金园集》卷下
近因病起静坐,闲念今之道俗,多以不急而犯佛禁。
五辛之属,不利腹口,无故啖食,空为道障,深为苦也。
遂搜其事,以示后徒
五辛者,一二韭、三、四五形具,即兴蕖也。
慈悯三藏云此土阙第五辛,尝于于阗国见其根,状犹蔓菁,其臭如,讹谓芸台及芸荽等,非辛数也。
《梵网经》云,若佛子不得五辛大蒜、革慈葱、兴蕖,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
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疏》依《名苑》解云:「大蒜是胡,革小蒜慈葱是今也,兴蕖是息菜」。
陆机草木虫鱼疏》解息菜状似蔓菁根,其华紫赤色,可食。
此与慈悯解兴蕖状同,是知此方亦似有也。
楞伽经》云:「大慧如是一切臭秽不净,能障圣道,亦障世间人天净处,何况诸佛净土果报」?
又云:「大慧求圣道者酒肉及与能荤之味,悉不应食」。
《佛顶经》云:「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
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
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方二部经,十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
饿鬼等因食次,舐其唇吻
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
大力魔王伺得其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
命终自作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
如是大乘经咸说五辛圣道障,及诸咒部,悉断五辛非一两经说其损害
三藏云:「食辛之者,堕大地狱,尚失人天,况得圣果及生净土」?
今见道俗都不诫慎,自谓无罪
又见俗家僧寺斋食之中,任其厨人恣安薤菜,以助香味
或生或熟,往往将为菜,故意食啖口气臭秽。
诵经礼佛,殊不自疑。
又经称善神闻气,悉皆远离云何施主返将供佛,诚谓苦哉!
如此供养空费财物,尚不免地狱何况得福
今评此物未足助其滋味,以充口腹何故苦爱食之,空招果报
愿闻此说,细详佛经一切食中,悉不得食
重述颂曰:
五辛佛所说,障道定无疑
《梵网》招轻垢,《楞伽》损大慈。
人天犹尚失,净土难期
生啖增嗔念,熟食淫思
讲经十二部,天仙舍离
善神不守护恶鬼便宜
薛荔唼唇吻魔罗佛像
福德消灭业障更弥滋。
地狱铜兼铁,轮回网复羁。
无端耽草味,殃祸大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