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责荀 宋 · 贾同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九、《皇朝文鉴》卷一二五、《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六三
荀况死旧矣,其言存于书,亦圣人仁义礼乐之谈也。
然其作《非十二子》篇,则它嚣魏牟首之,陈仲史䲡次之墨翟宋钘次之慎到田骈次之惠施邓析次之,而子思孟轲亦末其数,为十二焉,而各序其道于下。
子思孟轲则曰:「略法先王不知其统,犹然而才极志大,闻见杂博
往旧造说,谓之五行
僻违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不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先君之言也。
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讲师瞀儒嚾嚾然不知其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
又序其后以为道之正者曰仲尼子弓之义,以务息十二子说,如是天下之害除,仁人之事毕矣。
其处子思孟轲也,何如之无谓乎!
今《礼记·中庸》之篇存者,子思之述也;
今《孟子十四篇者,孟轲之述也。
言道,则孔氏而下未有之者也。
今以荀之书比之,而又出其后,则庶几学之未能似之,微得其具体矣,故唐韩愈但侪之扬子云而已
今反其若是,吾甚见其无谓也。
又上十二子为六偶者,咸均道而言之也,则子弓者亦道均仲尼乎?
岂有圣人仲尼,而独言不垂于后世,事不显当时乎?
仲尼之徒未尝之而泯灭若是乎?
又甚无谓也。
且夫仲尼之道,孟轲学而行之,吾谓未有能出之者也。
而荀亦以学仲尼之道,而反以孟比十子为十二,而复云云
所谓是尧而非舜者也。
荀非舜,则尧亦未足信矣。
而曰仲尼子弓者,吾不知子弓何如人也,而荀谓仲尼何如人也。
噫!
吾观此,吾不信荀也,故作《责荀》,以示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