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庶几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闲居编》卷二九
吾今年夏养病孤山之下,虽困踬癯瘠,而以道自胜晏如也。
户庭阒然,无阘茸者之迹,时有一顾于吾者,皆名僧巨儒耳。
秋八月律僧庶几谒吾甚谨,既坐而避席,且言欲从吾受古圣人书,学古圣人为文,冀吾采纳以诲之也。
吾甚壮其志,以其能倍俗之好尚,慕淳古之道,斯则晞骥之徒也。
因命复坐,而语之曰:「吾无深识远见,胡能授若圣人之书乎?
吾非魁手钜笔,胡能教若圣人为文乎?
然吾于学佛外,考遗文,究扬孟之言,或得微旨
若不以吾为不肖,欲从吾学,吾于古圣人之文岂有隐乎。
所谓古文者,宗古道而立言,言必明乎古道也。
古道者何?
圣师仲尼所行之道也。
昔者仲尼祖述宪章文武六经大备
其所归,无越仁义五常也,仁义五常谓之古道也。
若将有志于斯文也,必也研几乎
五常之道,不失于中,而达乎变。
变而通,通则久,久而合道
得之于心矣,然后吐之文章,敷之为教化,俾为君者如勋华为臣者如元恺天下之民如之民。
救时之弊,明政之失,不顺非不多爱。
茍与世龃龉,言不见用,亦冀垂空言百世之下,阐明四代之训,览之者有以帝王之道可贵,霸战之道可贱。
义敦礼乐作,俾淳风不坠,而名扬于青史,盖为文之志也。
古文之作,诚尽此矣,非止涩其文字,难其句读然后古文也。
果以涩其文字、难其句读古文者,则老庄杨墨异端之书,亦何声律耦对邪?
杨墨老庄之书为古文可乎?
可也
老庄杨墨仁义,废礼乐,非吾仲尼祖述宪章文武古道也。
故为文入于老庄者谓之杂,宗于者谓之纯。
马迁、班固之书,先,后六经,抑忠臣,饰主阙,先儒文之杂也。
孟轲扬雄之书排杨墨,罪霸战,黜浮伪,尚仁义先儒文之纯也。
尝试论之,以其古其辞而倍于儒,岂若今其辞而宗于儒也。
今其辞而宗于儒,谓之古文可也
古其辞而倍于儒,谓之古文可也
虽然辞意俱古,吾有取焉尔
代人所为声耦之文,未见有根仁柢义、模贤范圣之作者,连简累牍不出月露风云之状,谄时附势之谈,适足伤败风俗,何益于教化哉!
为文者,其志,守其道,无随俗好恶而变其学也。
李唐韩文公《与冯宿书》曰:『仆为文久,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为恶矣;
称意,人亦小怪;
称意,即人必大怪之也。
时时应事作俗下者下笔令人惭,及示人,人以为好矣。
小惭者亦蒙谓之小好,大惭者必以为大好矣』。
文公之言,则古文非时所尚久矣,非禀粹和之气,乐淳正之道,胡能好之哉!
年齿且壮,茍于斯加鞭不止,无使俗谓大好无令心有大惭然后砥砺名节,不混庸类,则吾将期若于圣贤之域也。
茍有其文而行违之,则凤鸣隼翼也,欲道之行,吾不信也。
《语》曰: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若其志之」。
几退而为文异日以数篇见于吾,览其辞,颇有意,冀能摈于浮华,尚于理致
噫,其可教也,成器可待也。
由是待之异于他等。
冬十月亟请于吾,曰:「几既承训,今将有嘉禾之行,不得莫见乞言以为戒」。
吾因录诲几之言以为贶,俾无忽忘之也。
践吾之言,则道可至矣。
或曰:「子,佛氏之徒也,何言儒之甚乎」?
对曰:「几从吾学儒也,故吾以儒告之,不能杂以释也。
几将从吾学释也,吾则以释告之,亦不能杂以儒也。
不渎其告,古之道也」。
二十九日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