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四十二章经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闲居编》卷一、《佛祖统纪》卷四九
古者能仁氏之王天竺也,象无象象,言无言言,以复群生之性,由是佛教生焉。
教之高下视根之利钝是故有顿焉,有渐焉,然后混而为一,是谓开显。
蚩蚩群汇,率其化,复其性,蹈乎大方,安乎秘藏者,可胜言哉!
逮于后汉,其道东传,时君仰其神,元元陶其训,乃与仲尼伯阳之为训三焉。
原夫仲尼之为训也,扬唐虞三王之道,尊仁而尚义,俾复其王而企于帝者也。
伯阳之为训也,扬三皇朴略之道,而绝圣弃智,俾复其皇而企于结绳者也。
矧兹两者,谈性命焉,则未极唯心乎;
报应焉,则未臻三世乎。
虽然,而于治天下、安国家不可一日无之矣。
矣哉,其为域中之教也明矣!
若夫释氏之为训也,指虚空世界也,悉我自心焉,非止言其太极两仪玄牝天地根而已矣;
善恶报应也,悉我自业焉,非止言其上帝无常天网恢恢而已矣。
有以儒道乎虽广大悉备至于神明、研至理者,略指其趣耳;
大畅其妙者,则存乎释氏之训与,其为域外之教也又已明矣。
域内则治乎身矣,谓之外教也;
域外则治于心矣,谓之内教也。
阮孝绪以内外之名,为不诬矣。
是故代人三教混同焉,或几乎失矣;
或谓三教异焉,亦未为得也
何哉
复性浅深言事远迩,则不得不异也;
至乎迁善远罪胜残去杀,则不得不同也。
四十二章经》者,盖吾佛灭后,彼土圣贤辈于大小乘中撮其要言急于训世者,其章凡四十二焉,集而录之为此经也。
伊昔腾、至自梵国,以其真化初传,华人或未之深信方且斯文启迪之也,以为广教之滥觞与。
不佞心服至道有年矣,尝慨此经首传兹土,而古无训说后昆无得而闻焉,不亦殆于忘本乎!
遂为之注,敷畅厥旨,庶几乎扬吾佛之真风,翼吾君之仁化,俾黔黎寿域而履觉道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