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详勘金刚般若经印板后序 北宋 · 释智圆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闲居编》卷九
金刚般若经》译梵成华者众矣,盛行中夏者唯后秦罗什所翻之本耳。
年祀寖远舛误实多,好异之徒,不无添糅。
或节为章分,或间以颂文,或前陈启请,或中加别译,或增其字句
古今识者虽患烦辞,而莫肯芟夷,乃曰贵流俗生善也。
遂使淳正法日浇漓失真道味,「生善」之说,其未至也。
《涅槃》所谓水之乳,可不是乎!
嗟叹久之
信士某将图开勒,再拜稽首,欲吾详定者至于再三
复思之,黜讹从正,去滥传真,吾之职也,岂得辞其劳而固让之耶?
遂然其请。
遍搜古本,及考论疏,纰谬者则正定之,妄加者则删削之,即启请颂文、章分、增句之例也。
其《慧命须菩提一章,乃魏世菩提流支所译之本则有之矣,后人横议,写入秦经,世谓幽冥禅师所加六十二字者是也
既传秦本,亦宜除削,此既正译,流行又久,故且存之,俾好真者知之而勿诵,多爱者之而顺怀。
经云「阿那含名为不来实无来」,准义合云「无不来」;
三数处唯言「发菩提」,准义合有「心」字
古本阙文,或圣言互略,并依而传写,弗敢加之。
其犹《春秋》「夏五」,杜、郑、服虔皆云阙文不加「月」字,吾窃韪之。
或曰:经前启请,俗云八神,有加护之功,何除削邪?
答曰:佛以金刚之宝坚利,以喻般若体用也。
此由世人不晓真谛记中六色金刚之宝,辄加二种,便作神名(八金刚也。)
神名既误,菩萨亦非(四菩萨也。)风俗滥传,何足言也?
又此经所在,则为有佛,岂假八神利益
请思法喻,自晓是非(以金刚之宝喻般若之法,非是金刚神也。)
或者曰:启请可削其实然也,且颂文是古德所唱,分章亦疏义所存,存之生善,岂损大猷
答曰:若以古德所唱、疏义所存,则可添糅经文者,且释经之要岂踰无著、天亲二论耶,则亦可添糅经中矣。
故知任意增加,杂乎佛语,无乃不可乎!
咨尔有识,试为思之。
且遍诵诸段杂语,已废读半卷真文何如舍杂诵真,使心无间断,纵未能即言体道,且为乘种亦已深矣。
呜呼末世任情滋甚
夫杂金以鍮,岂益金之贵;
加丝以麻,岂助丝之美乎?
自古书经,行以一十七字为准,故古疏分释诸经,咸以行数为计,以行约数亦可知
皇朝策试之式,计其纸数,盖以十七字为行,二十五行为纸也。
近世变乱制度,或大书行止三五,或小书字数至多
大书则曰便于耆年披读小书则曰利于远行负荷
吁,可怪也!
吾睹耆年者得小书家书不倦委读;
远行负重大资货,未闻告劳
忍于《般若至言,反生懈慢,变其法式,随我凡情,我好大大书,我好小则小写,少能务本,多见随流
如此通经,或当损法,事犹未正,于理如何
夫子有言:「中庸之德,民鲜久矣」!
今所印本,循乎古制,以十七字为行,庶使真法流通永永作则,同见同行,察我志乎!
来者不知,故直书以见其意。
大宋天禧元年丁巳岁秋七月二十五日,于钱唐玛瑙讲堂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