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灾异后合四事1044年7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三○○
近日屡闻德音,以灾异数见,畏天罪己,此实圣帝明王至仁之体也,天下幸甚幸甚
昨日宰臣等再奉圣旨不须谢过,但自行事,此又济时责实之要也。
臣等敢不惶恐,思竭诚志,以副宵旰之意。
臣观自古国家,皆有灾异
盛德善政,及于天下,人不敢怨叛,则虽有灾异,而也。
如其德衰政暴,兆民怨叛,故灾异之出,多成祸变也。
陛下今既畏天之戒,上忧宗社,下忧生灵,固已得尧汤之心矣。
更行尧汤之事,使天下受赐,其有灾异适足陛下盛德
待罪辅臣经年无状四方多事未敢引退,恐负君亲擢用之意。
臣窃观自祥符年后以至今日,火不炎上之灾已十数度,又累有地震之异。
秋涝,人多妖言,虽陛下修德罪己自可以动天地,感鬼神,而念及生民若不遑处。
请行此数事,少助陛下救生民之万一,惟圣心裁择
一、委天下按察使省视官吏老耄者罢之,贪浊者劾之,昏懦者逐之,是能去谬吏而纠慢政也。
至于激劝善政之术,即未著明。
官吏中有上位之威,希意望进;
或矫修廉节,而争为猛政
集事之名者,务为暴歛;
尽公之称者,专用深文
政尚虚声,人受实弊。
资产竭于科率举动触于刑宪
生民困苦善人嗟痛
天下怨叛之本也。
秦以天下怨叛而亡,汉以救秦之弊而兴。
臣请诏诸路按察官,除常程纠察举荐外,于辖下知州知县县令中别选絜己爱民、显有善政、得百姓心如倚父母者,各具有的实事状,举三两人,特与改官再任,或升陟委用
如此则天下官吏知陛下赤子之心,各务爱民求理,不为苛政足以生民怨叛也。
如所举不实,仰御史台弹奏,当议重行贬黜
今别进呈唐时刺史县令条目,便乞约附施行
一、天下官明贤绝少愚暗至多
民讼能辨,吏奸不能防,听断十事差失者五六。
转运使提点刑狱,但采其虚声岂能遍阅其实
故刑不中,日有枉滥
其奏按于朝廷者,千百事中一二事耳。
其奏到案牍,下审刑大理寺,又只据案文,不察情实,惟务尽法,岂恤非辜
无正条,则引谬例,一断之后,虽冤莫伸,或能理雪百无一二
其间死生荣辱伤人之情,实损和气者多矣。
古者一刑不当,而三年大旱,著于史策,以戒来代,非虚言也。
天下枉滥之法,宁不召灾沴之应耶!
臣请诏天下按察官,专切体量州县长吏刑狱法官有用枉曲侵害良善者,具事状奏闻,候到朝廷详其情理,别行降黜
审刑大理寺,乞选辅臣一员兼领,以慎重天下之法。
令检寻自来断案旧例,削其谬误,可存留者,著为例册。
一、今诸道常平仓司农寺管辖
官小权轻主张不逮
逐处提点刑狱,多不举职,尽被州府借出常平仓钱本使用,致不能及时聚籴。
每有灾沴,及其遣使安抚,虽民委沟壑,而仓廪空虚无所赈发,徒有安抚之名,且无救恤之实。
国家养民之政,本尚务农,因民之利而利之,则朝廷不劳心而民自养之矣。
臣请选辅臣一员兼领司农寺力主天下常平仓,使时聚籴,以防灾沴
并诏诸路提点刑狱今后得替上殿,并先进呈本常平仓斛㪷数目,方得别奏公事
移任者,亦须依此发奏后,方得起离
司农寺常切纠举,及委辅臣等速劝农赏罚条约颁行天下
一、天茶盐,出于山海,是天地之利,以养万民也。
近古以来官禁其源,人多犯法
今又绝商旅之路,官,困于运置
民庶私贩徒流,兵稍盗取者绞配,岁有千万人罹此刑祸
是有与民争利作为此制,皆非先王之法也。
及以官贩之利,较其商旅,则增息非多,而固护之弊,未能革者,俟陛下睿断尔。
臣请诏天下茶盐之法,尽使行商以去苛刻之刑,以息运置之劳,以取长久之利,此亦助陛下修德省刑之万一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