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议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范文正公集》卷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五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三、《雍大记》卷三二、《源流至论续集》卷二、《群书考索》卷四五、《文献通考》卷一五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四
臣观西戎绝漠之外长河之北,倚远而险,未易可取
建官置兵,不用禄食,每举众犯边一毫之物,皆出其下,风集云散未尝聚养。
中国不然
远戍之兵,久而不代负星霜之苦,怀乡国之望。
日给廪食月给库缗,春冬之衣、银、鞋,馈输满道,千里不绝
国用民力,日以屈乏军情愁怨,须务姑息
此中原积兵之忧,异于夷狄也。
臣谓戎虏纵降,塞垣须守,当务经远
古岂无谋臣
汉赵充国屯田大获地利,遂破先○。
魏武于征伐之中,分带甲之士随宜垦辟,故下不甚劳,大功克举,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唐置屯田天宝八年河西收二十六万石,陇西收四十四万石。
孙武曰:分建诸侯,以其利而利之,使食其土之毛,实役其人氓之力。
赋税转徙之劳,徭役怨旷之叹。
臣昨在延州见知青涧城种世衡,言欲于本处渐兴田利,今闻仅获万石
臣观今之边寨,皆可使弓手土兵以守之,因置营田,据亩定课。
兵获馀羡,中粜于官。
人乐其勤,公收其利,则转输之患,久可息矣。
且使其兵徙家塞下,重田利,习地势,顾父母妻子而坚其守,比之东兵不乐田利不习地势、复无怀恋者,功相远(少田处许蕃进纳荒田,以迁资酬奖,或量给价直。)
朝廷许行此道,则委臣举择官员,约古之义,酌今之宜,边陲
庶几守愈久而备愈充,虽戎狄时为边患不能困我中国
此臣所以言假土兵弓手之力,以置屯田为守之利也。
然臣观前汉高帝之盛,臣有、张决胜千里下有百战之师,以四十万之众,困于平城,乃约匈奴和亲
高后文、景代代如之,不绝其好。
匈奴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而人主生民之故,屈己含容不为之动。
孝文即位将军陈武请议征讨,以一封疆。
孝文曰:「兵,凶器也,难克所愿,动亦耗病,谓百姓远方何
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日久
动心痛伤何日忘之!
未能消弭,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兵」。
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富实鸡鸣犬吠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司马迁文帝和乐天下,协于大乐,故著于《律书》,为后代法。
臣谓国家用攻,则宜取其近,而兵势不危;
用守,则必图其久,而民力不匮
然后文帝和乐之德,无孝武哀痛之悔,则天幸甚
天下幸甚
臣谨议。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