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儒辱 北宋 · 孙复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孙明复小集》卷三、《皇朝文鉴》卷一二五、《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文翰类选大成》卷一六三、《宋元学案》卷二
《礼》曰:「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
地广大荒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噫,卿大夫四郊多垒为辱,士以地广大荒不治为辱,然则仁义不行礼乐不作儒者之辱欤?
仁义礼乐治世之本也,王道所由兴,人伦所由正,舍其本则何所为哉?
噫,儒者之辱,始于战国杨朱墨翟乱之于前,申不害韩非杂之于后。
汉魏而下,则又甚焉。
佛老之徒,横乎中国
彼以死生祸福虚无报应为事,千万其端,惑我生民。
绝灭仁义,以塞天下之耳;
屏弃礼乐,以涂天下之目。
天下之人,愚众贤寡,惧其死生祸福报应
人之若彼也,莫不争举而竞趋之。
观其相与为群,纷纷扰扰,周乎天下于是其教与儒齐驱并驾,峙而为三,吁,可怪也!
且夫君臣父子夫妇人伦大端也。
彼则去君臣之礼,绝父子之亲,灭夫妇之义,以之为国则乱矣,以之使人则悖矣。
儒者不以仁义礼乐为心则已,若以为心,则得不鸣鼓而攻之乎?
凡今之人,与人争詈,小有不胜,则尚以为辱,矧彼以夷狄诸子之法乱我圣人之教耶?
其为辱也,大哉
噫,圣人不生,怪乱不平,故杨、墨起而孟子辟之,申、韩出而扬雄距之,佛老盛而韩文公排之。
三子则天下之人,胥而为夷狄矣。
惜夫三子,道有馀而志不克就,力足去而用不克施。
若使其志克就,其用克施,则芟夷蕴崇,绝其根本矣。
呜呼
后之章甫其冠,缝掖其衣,不知其辱,而反从而之者多矣,得不罪人乎?
汉魏而下,迨于兹千馀岁,其源流既深,其本既固,不得其位,不剪其类,其将奈何
其将奈何
故作《儒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