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入閤仪奏宝元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九、《梁溪漫志》卷三、《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之二八(第二册第一八五四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五、《九朝编年备要》卷一○、《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九、《宋史》卷二八四《宋庠传》、《楚纪》卷九、《续资治通鉴》卷四二
近因宰臣进呈吴育文字,伏奉德音,询及入閤故事
臣虽与诸臣等略陈梗概,然理有未详,退而讲求敢此条悉
入閤者,是唐家只日紫宸殿常朝之仪也。
谨按唐有大内,有大明宫
宫在大内东北,世谓之东内,谓大内西内
高宗以后天子多在大明宫
宫制度尤为华备。
宫之正南门丹凤门门内第一殿曰含元至大朝会则御之。
北第二殿曰宣政,谓之正衙朔望大册拜则御之。
又对北第三殿紫宸,谓之上閤,亦曰内衙只日常朝则御之。
据唐制,凡天子坐朝必须立仗正衙殿。
乘舆止御紫宸,即唤正衙仗自宣政殿两门入,是谓东西閤门也。
若以国朝之制相为比况,则今之宣德门,唐丹凤门也;
大庆殿,唐含元殿也;
文德殿,唐宣政殿也;
紫宸殿,唐紫宸殿也。
今或欲求入閤本意,施于仪典,即须先立仗文德之庭。
天子止御紫宸,即唤仗东西閤门入。
如此则差与旧仪相合
但今之诸殿,比于唐制,南北不相对值以此为殊耳。
后来论议,因有未明。
又按唐自中叶以还双日非时大臣奏事,别开延英殿赐对,若今假日崇政、延和是也
乃知唐家每遇坐朝之日,即为入閤
叔世离乱五朝草创大昕之制更从易简正衙立仗因而遂废。
其后或有行者常人之所罕见,乃复谓之盛礼,甚不然也。
今之相传入閤图》者,是官司记常朝之制,如閤门有《仪制敕》、《合班杂坐图》之类,何足希阔之事哉?
唐开元旧礼本无此制,至开宝中诸儒增附新礼,始载月朔入閤之仪,又以文德殿上閤差舛尤甚
当时编撰之士,讨求未至。
太宗朝儒张洎亦有论奏颇为精洽
臣伏朝廷他日修复正衙立仗,欲乞送付两制,使预加商榷改正旧仪
虽非要务,亦所以刊误文、备成式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