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魏郑公谏诤 北宋 · 孙甫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三、《唐史论断》卷上、《唐宋名贤确论》卷七
论曰:魏公忠直称,历数百年而乃愈高。
李翱修史之法,则曰:「假如魏徵,但记其谏诤之词,足以正直」。
魏公谏诤之道,其言足以传信于后也。
贞观十年魏公三上疏,乃谏诤著者然不过谏侈逸,明任人,平刑赏,辨忠邪,及引前代治乱为说,未尝深言君过,亦不及安危大计
详味其意,尤见当时高致
夫不深言君过,君无大过也;
不及安危大计,君能自主威福,了天下大事也。
君无大过,能了大事,真英主也。
但政有小失则谏之,引前代治乱为戒,使不至于甚,此所以为忠也。
魏公英主,力赞治道,已成太平之治,见其小失孜孜谏诤,以防其甚;
如事中常之主,天下未治,其君或有大过魏公之谏必危切,至安危大计忘身以争也。
辅相之道不至此不足以为忠。
魏公之心,后之为相者宜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