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辅弼名对序 宋 · 刘颜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皇朝文鉴》卷八五、《玉海》卷六一、《同异录》卷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六
昔者王咸四辅一曰师、二曰保、三曰疑、四曰丞,俾居左右前后,各主训护论思
又建三公以总百揆
《书》曰:「梦帝赉良弼」。
又曰:「弼予一人」。
四辅三公九卿通谓之辅弼
西汉汲黯曰:「天子公卿辅弼之臣,令从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三公九卿,通谓之辅弼明矣。
所以勖仁劝道,补政益德,申朝廷大义,固社稷长策,致君上无过,措国家不倾出入询谋言动献替者也。
是以持平守正,审情切事,中于时病,合于物心
一言之发,足以广其聪明
一语之行,足以垂其法度
此乃辅弼之臣应对之名者也。
茍其不善过与不及之者或有问大而应细,询要而对迂,访真而述伪,咨易而答难
若是,欲聪而塞,欲明而昏,法度可垂,未之闻也。
夫子曰:「舜好问,好察迩言」。
谓近言而善者,察而行之,盖得其情实,适于理致不必奇远,然后听从
此古之帝王求其论说本意也。
夫舜与三王治殊而道邈,论说之语,质略而深,末涂难守。
惟汉至五代,迹显而时近,问答之辞,闻见者洽,后世易法,可酌中道垂训来世
颜窃不忖揆,私务纂述失意穷处宅心遗事,探经济之策,考摭实之议。
断自西汉,迄于周朝,凡一十九代之君臣,仅千二百年之问答,皆朝廷至务社稷令猷
或关治乱发明,或系安危辩列足以施诸廊庙利于国家经久可行本末具载,凡四十门。
门中各起类例以陈警策,又为序论以示抑扬,其下或逐臣,或逐事,有所隐塞,曲为申明
目录四十一卷,命曰《辅弼名对》。
其间亦有位非公卿,言是辅弼不可废者,兼而录之。
又有虚论浮谈谗言轻议,虽辅弼之士亦不取焉。
太史吴兢撰《贞观政要》,止述太宗一朝,又宰相赵莹著《君臣正论》,惟载唐室一代其实多采章疏不能纯取问答
章疏多则疏间之敝,问答少则失亲切之详,以至虚论浮谈谗言轻议错杂其间精粗相半,将恐垂训不广取信不深
故自历朝,专采名对,庶几贤人君子辅弼圣帝明王询于刍荛,无弃憔悴也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