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先天后天理气心印补注 宋 · 吴景鸾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四
景鸾诚惶诚恐稽首顿首百拜上言:臣闻河图见而八卦兴,洛书出而九宫备,以此见天地生生之仁周流无间,著于数因。
圣智之君,推其天机,明其制作,以立民极,以济庶物,则阴阳之道于是显矣。
故尧钦天时,舜观璇玑,禹别九州箕子作《范》,公刘居豳,周公相洛,莫非推明此理此气,仰观俯察妙用阴阳
三代以前君明臣良,人人士君子之行,风俗淳朴国祚延长
春秋列国王伯迭兴忠义竞进者盖为诸国之史,若鲁之梓慎,郑之裨灶,宋之子韦,齐之甘公,楚之唐昧,赵之尹皋,魏之石申,皆洞明理气故也。
汉兴,诸儒策问条对,虽原五行之證、祯祥之变,而杂以谶纬术数之说,附会穿凿之论,不明正理妄作多端
东晋郭景纯《葬书》独以理气推明而已,竟未言其所以然之故,及其没而遂失其传焉。
隋唐而舛讹尤甚唐太宗因命太常博士吕才等述九流之书,具阴阳之说,纯言卦例,俱用五姓为害益滋。
高宗永徽中河东闻喜丘延翰神人授以正经,遂洞晓阴阳依法迁择,罔有不吉
开元中星气交现,朝廷患之,遣使断其山,覈其实,则延翰之所作也。
下诏捕之,大索民间弗得,特诏原其罪,召诣阙下。
玄宗访之以阴阳之说,锡之以爵。
延翰依师为《理心印经》三卷,并《天机书》三卷进呈
玄宗善之,秘之玉匣金函藏之内库,永为国宝。
朝廷又患民间有明术者,诏内供奉一行伪作铜函经》以乱其真,专以五行为例,拘以二十八将至于变卦之法,悉皆倒装生旺,反用休因,自是二百馀年,不复知有正经矣。
僖宗末,巢寇犯京,阙廷失守
赣水曾求己与同关人杨益因在兵间,窃发帑藏,惟琼林中有玉函篆文,名曰《国内天机书》,视之则丘公所进呈书也。
因而得之,遁还江右,而曾、杨之名始著。
李司空节制江南,首辟求己行南康军事。
公尝虑国家闻之,必蹈延翰之祸,遂于刺史厅之东庑刊石记载之,杂以青乌子鬼运之说,自是往往行者悉鬼运之法,臻其要者百一二。
厥后诗歌竞起而出,泛滥支离,而不复所归者。
以及五季之衰,张子微撰《玉髓经》,专以五行形像山水图形言之,略不明理气,其于正经蔑焉失矣。
洪惟太祖神圣武皇帝统一天下,仁渐义渍,四海一家生齿日夥人才众,地理之书将复明今日
皇帝陛下御极之初,以伪书罙多,恐愈久而愈失其真,民惑于邪说,谬于迁择,重贻圣虑特诏学士儒官董督司官属考定阴阳之义,赐名地理新书》,颁行于世,可见陛下体天地之仁,爱民之意为无疆也。
臣尝窃观其书,犹恨于汗漫无归玉石无分,恐世人不能知所去就
伏念臣父克诚猥于微贱,粗明卜筮家寒四壁取资游艺,以养其亲。
犹恨未造其玄,闻华山处士希夷陈抟深明天道阴阳性命祸福之机,不远千里,往从师焉,遂得卜阴阳之书。
上溯其源,希夷得之曾,文辿得之杨益,归而验之,无不中者。
不幸归来而亡,不闻于世。
臣时在幼,罔或闻知祖母张氏因藏其书。
臣既卓立祖母授其书,粗知大义
长从师学《易》,于是洞晓其说,始知体用,閒亦窃为迁择,无不谷应
自是名闻闾里,声著州县
庆历辛巳圣诏访求阴阳术者郡县以臣为举。
臣自揆学疏行污,不敢奉诏,而有司逼促愈急,方始就道,故得待罪阙庭,蒙制俾备员司天监得以缓亡。
寻蒙圣问阴阳之妙,特诏献纳师授《天机书》及理气心印经》,并令臣补注,其悉开列上言
陪位末职讵敢素餐
谨遵父师遗文,条其次序,加以谨择,具录以闻。
伏惟陛下俯赐宸览,不胜至愿
诚惶诚恐稽首顿首无任战汗之至,谨昧死百拜上表以闻。
治平元年岁次甲辰十月日,朝奉郎司天监师臣吴景鸾表。
按:《先天后天理气心印补注卷首,清初汲古阁抄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