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寺宝塔铭 北宋 · 释灵鉴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
宋明天子即位,举贤才,修文教,不禁浮屠造塔庙、兴佛事。天圣初,道者若松、檀越诸葛果、颜霸与众谋曰:「今天子与天下民植福。而此镇西临大江,与海相接,莽然无辨,近无标准,远何繇知?故大舟迅风,直过海口,百无一二;而能入者因此失势,飘入深波石礁,没舟陷人,屡有之矣。若建是塔,中安舍利,远近知路,贾客如归。观者若知,心至宝塔,彼岸高出,贪爱大海,见慢鱼龙,乘慈悲舟,生死苦海,一念超越,速如反掌,可不慕乎」?舆人然之,遂于隆平精舍建塔七层,高矗云霄。自杭、苏、湖、常等州月日而至,福、建、漳、泉、明、越、温、台等州岁二三至,广南、日本、新罗岁或一至。人乐斯土,地无空閒。衣冠名儒,礼乐揖让,人皆习尚,以为风流文物之地。朝廷闻之曰:「酒税之利,狱讼之清,宜在得人,不可以不慎」。自景祐至今,皆京寺清秩兼以治人。今岁大稔,远商并来,塔成无记,岁月磨灭,将为后人之讥。灵鉴始受县符,来兹传道,众乃丐辞以纪其实。自惟空示是习,辞愧不文,乃抉鄙思,谨为铭曰:
圣帝无为,慈不以威。民乐太平,起塔巍巍。上入碧空,下状铁围。烟云雾霭,出入户扉。中藏舍利,四众焉依。庄严国界,佛日增辉。厥初未建,市井人稀。潮涨海通,商今来归。异货盈衢,人无馁饥。刻石为铭,以赞幽微。亿万斯年,永镇江圻。
嘉祐七年十二月。嘉庆《松江府志》卷七六,嘉庆二十三年刊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