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水灾至和三年七月六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三、《国朝诸臣奏议》卷四○、《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续文章正宗》卷一七、《右编》卷一一、《文编》卷一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七月六日翰林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判太常寺礼仪事、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欧阳某,谨昧死再拜上疏体天道钦文聪武圣孝德皇帝陛下
臣伏睹近降诏书,以雨水为灾,许中外臣寮上封言事有以陛下畏天爱人恐惧修省之意也。
窃以雨水为患自古有之,然未有水入国门大臣奔走渰浸社稷破坏都城者,此盖天地之变也。
至于王城京邑,浩如陂湖,冲溺奔逃号呼昼夜人畜死者不知其数。
幸而免者,屋宇摧塌无以容身,缚筏露居上雨下水累累老幼狼藉天街之中。
又闻城外坟冢,亦被浸注,棺椁浮出,骸骨漂流
此皆闻之可伤,见之可悯
生者既不安其室死者不得其藏,此亦近世水灾未有若斯甚者
此外四方奏报无日不来,或云闭城门,或云冲市邑,或云河口决千百步阔,或云水头高三四丈馀,道路隔绝田苗荡尽
是则大川小水,皆出为灾,远方近畿无不被害
陛下所以警惧莫大之变,隐恻至仁之心,广为咨询,冀以消复
窃以天人之际影响不差未有不召而自至之灾,亦未有已出而无应之变。
其变既大,则其忧亦深。
臣愚谓非小小有为可以塞此大异也,必当思宗庙社稷之重,察安危祸福之机,追已往阙失,防未萌患害如此等事不过一二而已
自古人君必有储副所以宗社之重而不可阙者也。
陛下临御三十馀年而储嗣未立,此久阙之典也。
近闻臣寮以此为言大臣亦尝进议陛下圣意久而未决
庸臣愚士小忠不知大体者,因以为异事遂生嫌疑之论,此不思之甚也。
且自古帝王有子至三二十人甚多,材高年长罗列于朝者亦众。
然为其君父者,莫不皆享无穷之安,岂有所嫌而斥其子耶
陛下鄂王豫王皆在,至今储宫之建久矣
世之庸人,偶见陛下久无皇子,忽闻此议,遂以云云尔。
且《礼》曰:「一有元良万国以正」。
盖谓定天下根本,上承宗之重,亦所以臣下邪谋
自古储嗣所以安人主也。
若果庸人嫌疑之论,则是无储人主安,有储嗣人主危,此臣所谓不思之甚也。
臣又见自古帝王建储嗣既以承宗之重,又以为国家美庆之事。
故每立太子则不敢专享其美,必大赦天下,凡为人后者皆被恩泽所以与天下同庆喜然则恶事也。
汉文帝初即位明年,群臣再三请立太子文帝再三谦让而后从之。
当时群臣不自疑而敢请,汉文帝不疑其臣有二心者,臣主之情通故也。
五代之主,或出武人,或出夷狄,如后唐明宗尤恶言太子事,群臣莫敢正言
何泽者,尝上书乞立太子
明宗大怒,谓其子从荣曰:「群臣欲以汝为太子我将归老河东」。
由是臣下更不敢言
然而文帝太子之后享国长久,为汉太宗是则何害其为明主也?
后唐明宗储嗣不早定,而秦王从荣后以举兵窥觊陷于大祸后唐遂乱。
前世之事也。
况闻臣寮所请,但欲择宗室皇子尔,未即以为储贰也。
伏惟陛下仁圣聪明洞鉴今古谓此事,国家大计,当重慎不可轻发所以迟之耳,非恶人言而不欲为也。
朝廷大议中外已闻,不宜久而不决
昨自春首以来陛下服药于内,大臣早夜不敢归家饮食医药侍于左右,如人子之侍父,自古君臣未有若此之亲者也。
下至群臣士庶妇女婴孩昼夜祷祈填咽道路发于至诚不可禁止
以此臣民尽忠,蒙陛下德厚,爱陛下之意深,故为陛下虑远也。
今之所请,天下臣民所以为爱君计也,陛下何疑而不从乎?
中外之臣既喜陛下圣躬康复,又欲见皇子出入宫中,朝夕问安侍膳左右然后文武群臣奉表章为陛下贺,辞人墨客称述本支之盛,为陛下歌之颂之,岂不美哉
伏愿陛下出于圣断,择宗室贤者,依古礼文,且以为子,未用立为储副也。
可以徐察其贤否,亦可以俟皇子之生。
臣又见枢密使狄青出自行伍,遂掌枢密始初议者已为不可
今三四年间,外虽未见过失,而不幸有得军情之名。
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
臣前有封奏,其说甚详,具述未是奇材,但于今世将率中稍可称耳。
虽其心不为恶,不幸为军士所喜,深恐因此以祸而为国生事
欲乞且罢枢务,任以一州既以保全,亦为国家消未萌之患。
盖缘军中士卒闾巷人民以至士大夫间,未有不以此事为言者,惟陛下未知之尔。
之前奏,乞留中出自圣断
陛下犹以臣言为疑,乞出臣前奏,使执政大臣公议
此二者,当今急务也。
所谓五行灾异之学,臣虽不深知,然其大意可推而见也。
五行传》曰:「简宗庙则水为灾」。
陛下严奉祭祀可谓至矣,惟未立储贰
《易》曰:「主器莫若长子」。
殆此之警戒乎?
至于水者,阴也,兵亦阴也,武臣亦阴也,此推类而易见者。
天之谴告,茍不虚发,惟陛下深思而早决,庶几可以消弭灾患而转为福应也。
臣伏诏书曰:「悉心以陈,无有所讳」。
故臣敢及之。
若其他时政之失,有群臣应诏,为陛下言者
臣言狂计愚,惟陛下裁择
昧死再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