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再论水灾嘉祐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国朝诸臣奏议》卷四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三○○、《文编》卷一八、《右编》卷三○、《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九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臣伏睹近降手诏,以水灾为变,上轸圣忧。
一人罪己之言,宜百辟无遑安之意,而应诏言事者犹少,亦未闻有所施行
言者不足采欤,将遂无人言也?
岂有不能用欤?
然则上有诏而下不言下有而上不用,皆空言也。
臣闻语曰:「应天以实不以文,动民以行不以言」。
臣近者实封应诏,窃谓水入国门大臣奔走渰浸社稷破坏都城,此天地大变也,恐非小有所为可以消弭因为陛下陈一二大计
而言狂计愚,不足以感动听览
日夜思惟方今之弊,纪纲之坏非一日政事之失非一端,水灾至大天谴至深,亦非一事所致
灾谴如此,而祸患所应于后者,又非一言而可测。
是则已往当救之弊甚众,未来而可忧之患无涯,亦非独责二三大臣所能取济
自古天下之治,必与众贤共之也。
《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书》载之朝,一时同列者,之徒二十馀人,此特其大者尔,其百工在位莫不皆贤也。
今欲救大弊,弭大患,如臣前所陈一二大计未果为,而又不思众贤,以济庶务则天何以塞,人事何以修?
故臣敢进用贤之说也。
材识愚暗不能知人,然众人知者,臣亦知之。
伏见龙图阁直学士、知池州包拯清节美行,著自贫贱
谠言正论,闻于朝廷
自列侍从良多补益
方今天灾人事非贤罔乂之时,小故,弃之遐远,此议者之所惜也。
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襄州张瑰静默端直外柔内刚学问通达,似不能言者
至其见义必为可谓仁者之勇。
朝廷之臣,非州郡之才也。
祠部员外郎崇文院检讨吕公著,故相夷简之子清静寡欲生长富贵而淡于荣利识虑深远文学优长,皆可过人而喜,此左右顾问之臣也。
太常博士群牧判官王安石学问文章知名当世守道不茍,自重其身,论议通明,兼有时才之用,所谓无施不可者。
凡此四臣者,难得之士也。
小过弃之,其三人进退众人无异
此皆为世所知者犹如此,臣故知天下之广,贤材沦没无闻不少也。
四臣者,名迹已著,伏乞更广询采,亟加进擢,置之左右,必有裨补
凡臣言者,乃愿陛下听其言,用其才,以济时艰尔,非为其人私计也。
若量沾恩泽、稍升差遣之类,适足以为其人累耳,亦非臣荐贤报国本心也。
臣伏近年变异止水灾,谴告丁宁无所不有
董仲舒曰:「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斯言极矣。
伏惟陛下切诏大臣,深图治乱,广引贤俊与共谋议
未有众贤并进天下不治者。
此亦救灾弭患一端大者
臣又窃见京东京西皆有大水并当存恤,而独河北遣使安抚两路遂不差人
云就转运使,此则但虚为行遣尔。
路运司只见河北遣使,便认朝廷之意有所重轻以谓不遣使路分,非朝廷忧恤之急者。
兼又放税赈救,皆耗运司钱物,于彼不便
兼又运使未必得人,其才未必救灾恤患
又其一司自有常行职事,亦岂能专意抚绥
故臣以为虚作行遣尔。
伏乞各差一使于此两路安抚,虽未能大段有物赈济至于兴利除害临时措置更易官吏询求疾苦,事既专一,必有所得,与就委运司,其利百倍也。
又闻两浙大旱赤地千里
国家运米,仰在东南
今年灾伤若不赈济,则来年不惟民饥国家之物亦自阙供。
不可不留心也。
窃闻三司今岁京师粮米已有二年备准外,犹有三百五十万馀未漕之物。
今年东南既旱,则来年少纳上供,此未漕之米诚不可不惜,然少辍以济急,时亦未有所阙。
欲下三司勘会,若实如臣所闻,则乞量辍五、七十万石物与两浙一路,令及时赈救一十三州,只作借贷他时米熟,不妨还官,然所利甚博也。
此非弭灾之术,亦救灾一端也。
臣愚狂妄伏望圣慈特赐裁择
具状奏闻伏候敕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