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曾参弟子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七
白诸足下,闻吾党之士思夫子而莫得见也,以有子之貌似夫子,欲假设其位以夫子师之,诸足下其然乎否耶?
吾试为诸足下夫子之道以为断。
足下知天之有四时乎
春能生物不能长也,夏能长之而不能成也,秋能有成而不能敛也,敛之者其在冬矣。
生民以来,有大圣德,居大圣位,而作法济世者,类不过八九。
三皇经始之,五帝缵明之,文、武该洽之,周公祖述之。
经始之者春也,缵明之、该洽之者夏也,祖述之者秋也。
天恐斯文之中未有折衷,乃生吾夫子衰乱之世。
前圣之所未立者,俾夫子立之;
前圣之所未作者,俾夫子作之。
上规圣明,下救沦坏,垂之百王不变,稽之千古不疑
虽百周公、百复出于世,亦无以过夫子也。
夫子列圣有成岁之功也,是列圣不能而夫子敛之也。
以谓夫子之道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不可尚已!
吾与足下
幸而于时得以登其门,望其堂,而传其道,以光荣其身。
吾与足下犹众无名之星也,夫子日月之明也,以无名之星代日月之明,虽积累万数,吾未见其可,况一焉而已乎!
足下奈何不察于是也?
天则一冬,而诸足下二冬乎?
苟有子升夫子之席,而吾与足下趋进左右敛衣而立负墙而请,当是时,有子能勿愧乎?
有以知彼之愧也。
吾侪有所问而不能答,有所辨而不能断哗然而往默然而来铿然而叩,寂然而应,当是时,有子能勿惭乎?
吾又知彼之惭也。
昔者吾友子渊,实有圣人之德,不幸短命前夫子而死。
使子渊尚在,而设之于夫子之席,吾犹恐天下之不吾信也。
足下以有子之道义,孰与子渊
德明而仁备,孰与子渊
夫子称而叹之,孰与子渊
弟子服其为人孰与子渊
达夫子之道而邻夫子之性,孰与子渊
是数者皆无一可,而独以其容貌之似,而欲升师之席,窃师之位,不亦难乎!
夫容貌之似者,非独有子也,阳虎亦似矣。
如欲其大似,则当以阳虎为先,奚先于有子哉?
足下果欲何耶?
复欲睹夫子之容乎?
复欲闻夫子之道乎?
如止欲睹夫子之容,则图之可也,木之可也何必取弟子之似者以僭其称而悖其位?
欲闻夫子之道不可以而已也。
且吾闻之:师其道,不必师其人;
师其人,不必师其形。
如欲师其道,则有夫子六经在,《诗》可以夫子之心,《书》可以知夫子之断,《礼》可以夫子之法,《乐》可以达夫子之德,《易》可以察夫子之性,《春秋可以夫子之志。
是之弗务,而假设以为尚,此吾所以悼痛不敢知也。
且昔夫子果何师哉?
者也,师文王者也,师周公者也。
惟曰师其道而已,未闻其假设而师之,则似者,似文王者,似周公者,终身不得见矣。
不见其人,则亦弗师其道乎?
夫麟之于兽也,凤之于鸟也,出乎其类而处乎长者也。
不幸而麟以死,凤以亡,则亦假设而为之乎?
足下盍姑止,不然,吾恐万世之后,完口者寡矣。
死而无知则已,如其有知,则子渊子路辈将瞋目流涕而有责于足下也。
足下其思之!
不宣
(《欧阳文忠公集》卷五九。又见万历兖州府志》卷五一,《阙里志》卷二一,《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二四、学行典卷一四六。)
文末原按:「江钿《文海》多以他人为公所作。其章章者,《筠州学记》,曾巩文也;(绵本亦误收。)《察言论》,唐庚文也。甚至元丰以后徽宗朝所下制诏,亦有托公名者,自当删去。惟京本英辞类稿》似少伪妄,而《代曾参弟子书》,不知何人之文,与此卷《兵储》、《塞垣》两论皆可疑。削之恐无以解后来之惑,姑留而著其说。」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