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或问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三、《欧阳文忠公集》卷六○、《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八九
或问曰:「王弼所用卦、爻、《彖》、《象》,其说善乎」?
曰:「善矣,而未尽也。
卦者,时也。
时有治乱,卦有善恶
然以《彖》、《象》而求卦义,则虽恶卦,圣人君子不可为之时。
至其爻辞,则艰厉悔吝凶咎,虽善卦亦尝不免
一卦之体而异用也。
卦、《彖》、《象》辞常易而明,爻辞尝怪而隐。
一卦之言而异体也。
知此,然后知《易》矣。
卦者,时也;
爻者,各居其一位者也。
圣人子道大而智周,故时无不可为
凡卦及《彖》、《象》,统言一卦之义,为中人以上而设也。
爻之为位有得失,而居之者逆顺六位君子小人杂居也。
君子失位小人得位,皆凶也。
居其位而顺其理者吉,逆其理者亦凶也。
六爻所以得失逆顺,而告人吉凶也。
爻辞兼为中人以下而设也。
是以论卦多言吉,考爻多凶者,由此也。
卦、《彖》、《象》辞大义也。
大义简而要,故其辞易而明。
爻辞占辞也。
占有刚柔进退之理,逆顺失得吉凶之象,而变动不可常者也,必究人物之状以为言,所以告人之详也。
是故穷极万物取象至于臀腓鼠豕皆不遗
其及于怪者,穷物而取象者也。
其多隐者究物深情也。
所以万物之理,而为之万事之占也」。
或曰:「《易》曰:『君子顺天休命』。
又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其《系辞》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易》之为说一本于天乎?
其兼于人事乎」?
曰:「止于人事而已矣,天不与也,在诸《否》、《泰」》。
然则天地鬼神之理可以无乎」?
曰:「有而不异也,在诸《谦》。
知此,然后知《易》矣。
《泰》之《彖》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否》之《彖》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
夫君子进小人不得不退;
小人进,君子不得不退。
其势然也。
君子盛而小人衰,天下治于泰矣;
小人盛而君子衰,天下乱于否矣。
否、泰君子小人进退之间尔,天何与焉」?
问者曰:「君子小人所以进退者,其不本于天乎」?
曰:「不也。
上下交而其志同,故君子进以道
上下不交而其志不通,则小人进以巧。
人事也,天何与焉」?
又曰:「《泰》之《彖》不云乎天地交而万物通』,《否》之《彖》不云乎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乎」?
曰:「所以云者,言天地也。
其曰上下之交不交者,言人事也。
呜呼
圣人之于《易》也,其意深,其言谨
《谦》之《彖》曰:『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圣人之于事,知之为知之,不知不知所以言出而万世信也。
日中则昃之,月缺则盈之,天吾不知其心,吾见其亏盈于物者矣。
物之盛者变而衰落之,下者顺而流行之,地吾不知其心,吾见其变流于物者矣。
贪满者多损,谦卑多福鬼神不知其心,吾见其祸福之被人者矣。
若人可知其情者也。
天地鬼神不可知其心,而见其迹之在物者,则据其迹曰亏盈,曰变流,曰害福。
若人可知者,故直言其情曰好恶
故曰其意深而言谨也。
然会而通之,天地神人无以异也。
使其不与于人乎,修吾人而已
使其有与于人乎,与人之情无以异也,亦修吾人而已
夫专人事,则天地鬼神之道废;
参焉,则人事惑。
使人事修则不天地鬼神之道者,《谦》之《彖》详矣。
治乱在人而天不与者,《否》、《泰》之《彖》详矣。
推是而之焉,《易》之道尽矣」。
或问曰:「今之所谓系辞》者,果非圣人之书乎」?
曰:「是讲师之传,谓之《大传》,其源盖出于孔子,而相传于易师也。
其来也远,其传也多,其间转失而增加者,不足怪也。
故有圣人之言焉,有非圣人之言焉。
其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其『文王之事』欤,『殷之末世周之盛德』欤。
若此者,圣人之言也,由之可以见《易》者也。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幽赞神明生蓍』,『两仪四象』,若此者,非圣人之言,凡学之不通者,惑此者也。
知此,然后知《易》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