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1054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皇朝文鉴》卷一四五、《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二○、《吴郡志》卷二六、《续文章正宗》卷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八、《事文类聚翰墨大全》甲集卷一、《范文正公褒贤集》卷一、《永乐大典》卷一八二○八、《文编》卷五八、《文章辨体汇选》卷六七一、乾隆《河南府志》卷八八、《金石萃编》卷一三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皇祐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
公讳仲淹字希文
五代之际,世家苏州,事吴越
太宗皇帝时吴越献其地,公之皇考钱俶朝京师,后为武宁军掌书记以卒。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
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
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论说必本于仁义
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及公既贵,天子赠公曾祖苏州粮料判官梦龄太保,祖秘书监讳赞时为太傅,考讳墉为太师,妣谢氏为吴国夫人
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趋舍
其所有为,必尽其方,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茍哉」!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秘阁校理
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陈州
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
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大会前殿上将百官为寿
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彊母后之渐,其事遂已。
上书还政天子不报
太后崩,言事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
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初,太后遗命,立杨太妃代为太后
公谏曰:「太后,母号也,自古代立者」。
由是罢其册命
是岁,大旱蝗,奉使安抚东南
使还,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閤争,不能得,贬知睦州,又徙苏州
岁馀即拜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益论时政阙失,而大臣权倖多忌恶之。
居数月,以公知开封府开封素号难治,公治有声,事日益简。
暇则益取古今治乱安危上开说,又为《百官图》以献,曰:「任人各以其材而百职修,之治不过此也」。
因指其迁进迟速次序曰:「如此可以为公可以为私,亦不可以不察」。
由是吕丞相怒,至交上前,公求对,辨语切,坐落职,知饶州
明年吕公亦罢。
公徙润州,又徙越州
赵元昊河西上复召相吕公
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迁龙图阁直学士
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
公请自守鄜延捍贼,乃知延州
元昊遣人遗书求和,公以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
坐擅复书,夺一官,知耀州
逾月,徙知庆州
既而四路置帅,以公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兵马都部署累迁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
延州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
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细腰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
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
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谐路皆用以为法。
公之所在,贼不敢犯。
或疑公见敌应变为如何,至其城大顺也一旦引兵出,诸将不知所向,军至柔远,始号令告其地处,使往筑城
至于版筑之用,大小毕具,而军中不知
贼以骑三万来争,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
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
失计,乃引去
于是诸将皆服公为不可及
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
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
诸蕃质子,纵其出入,无一人逃者。
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
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
初,西人籍为乡兵十数万,既而以为军,惟公所部,但刺其手,公去兵罢,独得复为民。
其于两路,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挽之劳。
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与守其法不敢变者,至今尤多
自公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为党,或坐窜逐
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驩然相约戮力平贼
天下之士皆以此二公,然朋党之论遂起而不能止。
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用之。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乃就道
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以太平责之。
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久安,非朝夕可也」。
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天下事,又开天章阁召见赐坐,授以纸笔,使疏于前。
惶恐避席,始退而条列所宜先者十数事上之。
其诏天下兴学取士先德不专文辞,革磨勘例迁以别能否,减任子之数而除滥官,用农桑考课守宰等事
施行,而磨勘任子之法,侥倖之人皆不便,因相与腾口,而嫉公者亦幸外有言,喜为之佐佑
边奏有警,公即请行,乃以公为河东陕西宣抚使
至则上书愿复守边即拜资政殿学士、知睦州,兼陕西路安抚使
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
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是时夏人称臣,公因以疾请邓州
守邓三岁求知杭州,又徙青州
公益病,又求知颍州肩舁至徐,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方公之病,上赐存问
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
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
丧其母时尚贫,终身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
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
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
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及其世次官爵,志于墓、谱于家、藏有司者,皆不论著,著其系天下国家大者,亦公之志也欤
铭曰:
范于吴越,世实陪臣
俶纳山川,及其士民
范始来北,中间几息。
公奋自躬与时偕逢。
有罪功,言有违从
岂公必能,天子用公。
其艰其劳,一其初终
跳边,乘吏怠安
帝命公往,问彼骄顽
有不听顺,锄其穴根。
公居三年,怯勇隳完。
儿怜兽扰,卒俾来臣。
夏人在廷,其事方议。
帝趣公来,以就予治。
拜稽首,兹惟难哉!
初匪其难,在其终之。
群言营营,卒坏于成。
匪恶其成,惟公是倾。
不倾不危,天子之明。
存有显荣,殁有赠谥。
藏其子孙,宠及后世
惟百有位,可劝无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