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政事三条庆历五年1045年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五、《乐全集》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尝读前史,率以臣下敢谏为美,盖斥时之忌,犯主之颜色人臣最难事。
不佞待罪谏曹,涉赤墀,历文陛,以望清光者无虚月矣。
论事无指切、无疏谬无不蒙收威容受
窃自惟遭时之幸,而龊龊浅致,闇于大道不能激昂风义,有所感发,愧不任职为公朝羞,夙宵以虑纾过责者,略条三事以闻,惟陛下留神省察
伏以今日之事,最切者在乎赏罚,辨欺诬,通谋议
审兹三者,则内可以轨度,外可以寇虐致治之本,致效为速。
何谓赏罚
闻善为国者,必先赏罚之分。
赏罚必行,则人以生为辱,以死为荣。
不畏死,举天下易于反掌,况以讨贼乎?
驾驭失所纪律不振,则以侥倖为赏,姑息为罚,虽赏而士不知恩,虽罚而下畏威,上习因循下怀顾虑,则人将援其手而不前,况使之赴患难乎?
西边骚动,事之三年矣。
贼昊虽骁猾一斗将之材尔,非有远图大志英雄之略,其幸者资适逢而已
时久人宁,戎备不戒庙堂无受成之算,疆圉乏制胜之策。
延州之围,好水定川之败,覆军杀将沮丧威灵,皆由自师徒之死地。
总帅之重,无待罪者,朝廷专用姑息,莫正其罚。
且自贼始叛,授夏竦旄钺韩琦等副之,统制四路,并护诸将。
三大举,奇轮不返,使封豕长蛇肆践食之暴,边亭千里萧然一空赋输兴发天下被其劳。
交党株连公议不立至于不得已,但解其总帅,以所居内徙便郡而已
又如并州比缘贼入麟、府朝廷方面重难谋帅,遂以名使杨偕寄任方面,而处事疏略陈请谬悠,骇于人听
麟、府辅车相依,而为河东之蔽,无麟州府州孤危
国家河东重戍正当麟、府,使麟、府不能制贼后,则大河以东孰可守者?
麟、府之于并、代,犹手臂之捍头目也,而其上议欲弃其地。
既知才之不足用也,顾犹以近职领河北重藩
如是而欲收功,是北辕而适楚也。
及乎锋镝之下,矢石之前奋命小臣论功行赏一资一级分毫析铢,惟恐比例之过。
观历代英良臣赏罚之理,盖威罚之行,当自贵者始;
恩赏所被,当由贱者先。
故罚一贵臣当其罪,则天下惧;
赏一贱士当其勤,则天下劝。
不敢烦引往事,我朝祖宗所以驾驭臣下,操威恩之用,其事耳目所接也,往往能言之。
陛下万机暇时,试广访逮,必有得也
凡大赏罚人主之事,非圣自出臣下不敢任之。
以故侥倖姑息生于依违,即欲杜侥倖之门,革姑息之弊,惟在陛下于议赏罚之际少垂主断尔。
罪罚所当加,勿以贵要隐忍
恩赏所宜及,勿以微贱而轻废。
拟议一立,勿容奸谗巧荧惑变乱,则恩威明矣。
何谓欺诬
方今之弊,人以侥倖为心,政以姑息为用,正谓欺诬得行也。
欺诬得行大臣惧,方且自营救于谗毁之间而不保,又何暇旌别淑慝修明宪度者哉?
今俗大率宿贵之臣辄以身下后辈矫情饰貌,习伪成风,损美化,败善俗朋比以汇,下凌上替
比者亦有以善诬结天心,冀用事矣,陛下竟不登于大用士大夫之有识者是以陛下渊衷大智无不通照情状,信奸慝不可为也。
然其风犹未之尽革者,盖左右近臣犹有以疑毁废者。
舜曰:「朕嫉谗说殄行」。
谗人在朝,舜所不免。
孔子曰:「远佞人」。
陛下既推谗佞而远之,惟复起用以谗废者,则天下无贤不肖举知浸润邪说之果不行,且以安臣下之心,使厉志竭精有心报效者无悼后害
事有不令而从,兹之谓已。
何谓谋议
国家五代之弊,有不能革者,军国文武之事,分领中书枢密院
唐代宗时兵兴,军事繁多,故于禁中专遣内臣中外文奏,谓之掌机密事,梁氏置使名。
五代时枢密院中书或合或离。
国朝,遂分总天下之务,对为二府
由是军民异政文武殊用命令乖戾更为彼我
天下之事,何尝不以同而成,异而败乎!
平日无事,茍可因循有为之时,斯害也已
祖宗三圣威灵独运,各延图议,断主乎一。
陛下冲执谦德推委仰成柄用既分,事必揆隔。
陛下诚能矫往弊,稽旧典,合二府,一政事,真大公盛举也。
即若前规,难改作,臣谓应枢密院事宜与中书合议,使理道相通,「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故臣曰通谋议,意在此也。
凡此三事今日切务恩威明则边臣奋,欺诬辨则朝廷清,谋议通则政事平而命令一,皆治道之急者。
臣猥以孤微当得言之地,所恨知不足以造微,材不足以成务敢进一得,冀裨万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