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汴河利害事(熙宁六年)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臣窃惟今之京师,古所谓陈留,天下四冲八达之地者也,非如函秦天府,百二之固,洛宅九州之中,表里山河,形胜足恃。自唐末朱温受封于梁,因而建都,至于石晋,割幽、蓟之地以入契丹,遂与强虏共平原之利,故五代争夺,戎狄乱华,其患由乎畿甸无藩篱之限,本根无所庇也。祖宗受命,规摹毕讲,不还周汉之旧,而梁氏是因,岂乐是而处之?势有所不获已者。大体利漕运而赡师旅,依重师而为国也。则是今日之势,国依兵而立,兵以食为命,食以漕运为本,漕运以河渠为主。国家初浚河渠三道,通京城漕运,自后定立上供年额,汴河斛㪷六百万石,广济河六十二万石,惠民河六十万石。广济河所运多是杂色粟豆,但充口食马料;惠民河所运止给太康、咸平、尉氏等县军粮而已。惟汴河所运,一色粳米,相兼小麦,此乃太仓蓄积之实。今仰食于官廪者不惟三军,至于京师士庶以亿万计,大半待饱于军稍之馀,故国家于漕事至急至重。京,大也;师,众也;大众所聚,故谓之京师。有食则京师可立,汴河废,则大众不可聚。汴河之于京城,乃是建国之本,非可与区区沟洫水利同言也。近岁已罢广济河,而惠民河斛㪷不入太仓,大众之命,惟汴河是赖。近岁陈说利害,以汴河为议者多矣。臣恐议者不已,屡作改更,必致汴河日失其旧。国家大计,殊非小事,惟陛下特回圣鉴,深赐省察,留神远虑,以固基本。
按:《乐全集》卷二七。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宋名臣奏议》卷一二七,《文献通考》卷二五,《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卷一七五《食货志》上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六一,《汴京遗迹志》卷六,《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二三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