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礼乐论 其二 车服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〇
臣闻为国以礼,莫大乎制度。
制度诚立,则上下之分定,尊卑之序别,争夺之患塞,僭乱之害除。
夫如是,其理天下,犹示诸掌乎!
《传》曰:夫名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
在《易·节卦》《象》曰:《节》「以制数度,议德行」。
若夫以德诏爵,以才居位,是为议德行;
名位不同,礼亦异数,是为制数度。
故《虞书》曰「车服以庸」,又曰「五服五章哉」。
《周官》则有五仪九命,以正诸侯之位,以等诸臣之爵。
自国家封方之度,宫室门庭之式,宗庙祭祀之法,宾客交接之道,钟鼓羽籥之列,几筵俎豆之数,冕服圭籍佩组之饰,车乘旂斿缨就之制,牢积飨食之品,祼酢问劳之节,惟事事乃其有制,而后邦国有伦也。
是故观其采章,则人望而畏;
辨其文纪,而众不敢黩。
有德者一物可以旌赏,有功者一辞可以宠荣。
王者南面而治,惟名与器而已。
汉世车服,颇存周旧,自士已上,带裳冠舄,而皆乘车,以马为騑服,异其轮辐衡轭、轓幰帷裳,以彰等级之度。
江左至隋,仪物未替,而中原永嘉之后,兵燹接迹,先王典礼,亵乱无遗。
元魏、高齐,增为奇诡,舆裳制度,于古无说。
隋氏一统,稍复旧仪,车服等衰,差为四品:有常服、公服、朝服、祭服。
三公朝服:进贤三梁冠,绛纱单衣,白纱中单,皂领褾,白练裙襦,绛蔽膝,革带,金饰钩䚢,方心曲领,绅带,玉镖剑,山玄玉佩,紫绶,乌皮舄,笏用象牙,乘车油幰朱网。
是时内外百官,文物有序,贵贱士庶,较然殊别。
炀帝数事巡幸,屡兴师役,百官行从,皆服裤褶,始诏随车驾涉远者,皆戎衣,以五色表贵贱焉。
唐侍臣《服令》虽略比隋制,盖陪祭服飨,元会大事乃具服,其宴见进对,折上巾,紫襕袍,环带,鞶囊佩,乌皮靴而已。
始有乘马之服,盖车不复御矣,相承至今焉。
臣闻古先圣人制礼之意,为冠冕以庄其首,为履舄以重其趋,行步则有冲牙之声,登车则有和鸾之节,是故斯须而必在礼矣。
夫貂而骑,赵武灵所制之服也;
靴,戎履也;
合裤,亵服也。
《传》曰: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
尊卑无章,民何效焉!
茍曰便而已矣,天下庸得不驰骋而狂惑者欤!
今郊祀大礼,天子驾玉辂,而王公百辟皆法服骑从,此礼之尤失者也。
臣观汉仪,虽守令之卑,皆有从车。
唐景龙中皇子将行,释奠于太学,有司草仪注,从臣皆衣冠乘马。
时议者以为马本用于军旅,戎服而乘,贵于便习,长裙广袖,纡组鸣玉,非马上所宜。
其议遂寝。
况国之盛礼,天下所观,是宜示之以尊卑,显之以秩序。
而使辅相之重,杂于驺骑之群,岂所以彰朝廷之尊严者哉?
又巾、履、靴、笏,自公卿大臣以为朝服,而卒校胥史,为制一等。
其罗縠、绮纨、织文、絺绣,自人君至于庶人,同施均用;
其居室器玩之汰,则豪人大贾,踰于贵戚。
臣闻《周官》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
臣愚以为宜约前世之礼文,详定方今之制度,大臣复依汉晋,乘车驷马,增异冠服,卿大夫士以品式差降之,贵则备物,卑则略焉。
其卒校胥史,盍稍撙省其制,令有所殊异,不相疑杂,则上下不相亵。
朝廷之道尊,等级自隆,居然崇陛之象,纪章自辨,无复假器之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