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速行退罢陈旭以解天下之惑疏三月二十六日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七、《赵清献公集》卷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五、嘉庆《西安县志》卷四七
臣等闻明主不恶切谏博观忠臣不避重诛直谏,故能叶熙帝载,助正天纲
况臣等职名谏官,实有言责。
爱君之志,则惟恐朝廷施政缪𪾜,未跻三代之隆;
负忧国之心,则惟惧朝廷任人乖失,未繇众正之路。
不敢隐忠避死,自固身谋偷合茍容,上孤圣寄。
所以退尝待罪复起就职,言已忤意而尚欲极论
陛下察其至愚,怜其尽节究极事理垂恩听之,则臣等生死幸甚
臣等昨见差除陈旭枢密副使不当中外讥议朝廷用人之失,臣等寻具旭奸邪迹状论奏,乞行罢免
百有馀日,章十数上,而天慈过仁,未赐省纳
臣等窃以本朝枢密院中书,谓之两府,均公宰之任未尝有与中人宦官连姻之人处其任者。
岂非本兵之府,职事机密外司边要内总武臣不可使帷幄内交知闻阴窥人主起居密伺禁中动静者耶?
王世宁见充御药居中处要,密近左右
陈旭素号奸邪贪利忘义,与王世宁是妻家姻戚居常往还
陛下开此一端进用宦官姻戚之人,参领枢柄使得内外响应相为表里
臣等恐不唯今日稔养奸恶可虑非轻;
亦恐异时遂为本朝弊政,著在方册非所以垂永久、示万世之法也。
今陈旭诡谲万计营构党类阴进邪说,力拒公论,必谓若罢陈旭则是前日中外所传因宦官进用之说相合
如此上玷圣政,不若坚留陈旭,庶息人疑。
嗟夫
邪人之言,荧惑天听,但务封殖奸邪,行其私计
不顾芜秽朝纲亏损上德
自古至今使人不能分别君子小人邪正之论者,率由于此也。
臣等伏闻圣人不以治国,唯至诚可以万物
王者不以动人,唯实行可以群心
陛下欲弭人疑而不徇公议,则人疑愈深矣;
陛下恐玷圣政而坚留憸人,则圣政愈伤矣。
今天下之人,谁不知陈旭佞邪交结中贵之迹耶?
天下之人,谁不知陈旭是御药王世宁通家亲戚耶?
天下之人,谁不知是太祖开国太宗真宗三圣以来,迨陛下临御,百有馀年,未尝御药中贵人亲戚两府之人耶?
陛下不去陈旭,内不罢世宁,以风宪司、绳之任为不足用,以谏诤之臣、献替之言为不足听,以历代重选本朝旧规为不足法天下之人不可家喻而户晓,臣等伏恐四海之内,莫不疾首上疑公朝切议圣德者矣。
伏惟陛下浚哲聪明,圣合辉光笃实,性与天道
在宥天下垂四十年,鉴烛万事幽隐必达难名之美,甚盛之德,际天接地巍巍无穷
而犹兢慎庶政听言纳谏,如恐不及
此非下臣无知,所敢拟议者也。
然臣等更愿陛下驭下之际,慎惜朝纲
用人之方,深存国体
不轻历代至重之名器不违三圣至公成规不开奸人内外交通弊政,取疑四海贻讥后世,速行退罢旭之柄用,以解天下之惑,则朝廷清明,而圣政日新天下不胜大幸
臣等冥惷,唯知事君之义,当尽愚忠其所触忌讳、犯威怒以取罪戾,而不敢避者,亦臣等之职焉。
陛下公私,辨邪正,惜朝廷体,绝万世弊,则臣等生死幸甚
贴黄伏望圣慈将臣等此疏披览数次,再赐审虑独出圣断
或乞将臣等此疏面宣两府臣僚质问自来府大臣内官御药亲戚内外并据权要,于朝纲国体便与不便
昨陈旭进用之初,即合明言御药王世宁亲戚自来通家往还,乞罢世宁,以避嫌疑
直至外议沸腾台谏官各有论列弹奏方始分疏
以此可见陈旭欺罔陛下,论其情状,合置严诛
岂可更令同与世宁内外并居权要上玷圣政,下疑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