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宰相中丞得失治平四年四月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南阳集》卷二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臣窃闻御史中丞王陶言宰相跋扈除用不当
昨日传闻中丞,还旧职既而又闻除翰林学士今早又闻参知政事吴奎夺职待罪
台谏官请对论事相继不绝中外汹汹忧疑震骇
风霾日兴旱暵滋甚滥炎数发,寒燠不常天人之情,可谓不和矣。
臣伏天下所以君臣臣父父子子而莫敢乱者,以义理存也。
义理非他是是非非也。
人君者,明义理,别是非,以治天下者也。
宰相者,天下信任
御史中丞天子咨决
御史中丞言宰相跋扈,即有是事则是王法之所诛也。
陛下若以御史中丞言为信,则宰相安得不罪
若其不然则是御史中丞构造邪说离间陛下君臣,其罪岂止罢去而已
若又除翰林学士,是迁之也。
陛下不能明辨大臣示信不疑之意,以尽其心,又使言者无名罢去疑惑远方,谓陛下不能纳谏,频黜宪官
臣虽忝备近侍,尚不知陛下之罢王陶所言为是邪,为非邪?
以为是,则称职不可轻罢;
若其非也,岂当更迁其官?
此臣不得不言也。
臣且惑之,欲令四方不疑,难矣!
两朝顾命大臣陛下不能主张辨明,使负恶名,有不自安之意,则其下者岂肯陛下尽心
中丞天子左右,言之是非陛下不能裁察,则远者岂肯陛下尽言
陛下即位之初,将收天下之心,尽众庶之言,别白邪正协和上下,以举大治而今是非杂糅,贤不肖淆乱群情暌乖日益偷惰
人事尚且如此欲望天道顺序岂不甚难哉?
臣愿陛下廷对群臣,面问宰相跋扈之状,及御史中丞所言如何,使是非一判邪正两辨,然后断自宸虑大行显黜,以开天下之耳目
此事若不明辨,臣恐朝廷刑政自此衰敝不复振矣。
若臣所言幸蒙施用,则事辨之后,乞罢臣职任,授一小州,或留台閒官,以明臣一心为陛下忠计,非有爱憎向背其间也。
臣窃闻众人及以朋附大臣为嫌莫肯正言
幸得宫府旧僚蒙被知遇不敢爱身废公议,惟陛下特留圣意
干冒宸严,臣无任战汗陨越忠愤之至,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