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详定礼文 其五 议罢朔望上食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四、全宋文卷一○八三
旧唐书》:太常丞王泾上疏,请去太庙朔望上食,诏百官议。
议者以《开元礼太庙每岁礿、祠烝、尝、腊,凡五享
天宝玄宗尚食月朔具馔,令宫闱令上食太庙,后遂为常。
由是朔望视朝,比之大祠
李翱奏议曰:「《国语》曰『王者日祭』,《礼记》曰『王立七庙,皆月祭之』。
周礼不祭礿、祠烝、尝
汉朝皆杂而用之,盖遭秦火诗书礼经烬灭,编残简缺,汉乃求之,先儒穿凿,各伸己见,皆托古圣贤之名,以信其语,故所记各不同也。
古者庙有寝而不墓祭,秦汉始建寝庙园陵而上食焉。
国家因之而不改,《贞观》、《开元礼》并无宗庙日祭月祭之礼,盖以日祭月祭既已于陵寝矣。
大庙之中,每岁五飨六告而已
不然者,房玄龄魏徵辈,皆一代名臣穷极经史,岂不见《国语》、《礼记》有日祭月祭之辞乎?
足以明矣。
以太庙之飨,笾豆牲牢三代通礼,是贵诚之义也。
园陵之奠改用常馔,秦汉之权制,乃食味之道也。
朔望上食太庙岂非用常亵味贵多品乎?
非《礼所谓至敬享味,而贵气臭』之义也。
传称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
及祭,荐芰。
其子违命,去芰而用羊,馈笾豆脯醢
君子是之,言事祖考之义,当以义为重,不以生存所嗜为献,盖明非食味也。
然则常馔太庙无乃与芰为比乎?
且非三代圣王之所行也。
祭器不陈俎豆,祭官不命三公执事者惟宫闱令宗正卿而已
谓之上食也,安得以为祭乎?
时享太庙有司摄事祝文曰:『孝曾孙皇帝臣某,谨遣太尉臣名,敢昭告高祖神尧皇帝祖妣穆皇后窦氏:时惟孟春永怀罔极
谨以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芗萁嘉蔬醴齐,敬修嘉荐时享,以伸追慕』。
祝辞也。
前享七日,质明太尉百官尚书省曰:『某月某日时享太庙,各扬其职。
不供其事,国有常刑』。
凡陪享之官散斋四日,致斋三日然后可以为祭也。
宗庙之礼,非敢擅议,虽有知者,其谁敢言
故六十馀年,行之不废
圣朝弓矢既櫜,礼乐为大,故下百僚,可得详议
臣等以为贞观》、《开元礼》并无太庙上食之文,以礼断情,罢之可也
至若陵寝上食,采《国语》、《礼记日祭月祭之祠,因秦汉之制,修而存之,以广孝可也
如此经义可据故事不遗大礼既定,永息异论可以二帝三王而为万代法。
与其渎礼越古,贵因循而惮改作,犹天地相远也」。
臣等看详古者宗庙有时月祭,而无月半祭,月半有祭者,非古礼也。
《记》曰:「春祠夏礿秋尝冬烝」。
又曰:「远庙为祧,享尝乃止」。
所谓时享也。
又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
又曰:「诸侯皮弁听朔太庙」。
而《左传》亦曰:「闰月告朔,犹朝于庙」。
所谓月祭也。
至于仪礼》「月半奠,大夫以上则有之」,此所谓古礼也。
然而五庙月祭,而祧止享尝者何也?
曰仁之行有亲疏,礼之施有隆杀,其义然也。
其止享尝不与乎烝,则又加杀矣。
自秦汉以来,始建陵寝,而朔望上食已非古礼唐天宝末因而举行太庙非礼甚矣!
本朝沿唐故,未暇釐正。
伏请翼祖宣祖时享止于秋尝僖祖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时享外仍行朔祭,庙各一献牲用特羊,以宗正丞行事
月半上食,伏请罢(《古灵先生文集》卷一九。)
嘉荐:原在「醴齐」前,据〔一〕引李翱文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