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河事(二 元祐三年十一月 北宋 · 赵瞻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一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六、《宋史》卷三四一《赵瞻传》
臣伏奉圣同议河事
执政诸人未尝亲见河流地势深浅高下,故不敢决执其可回故道不可回者。
虽有议论,亦但是遥度,非有实据也。
故今遣范百禄赵君锡专往河上行视其地,至则朝廷方决施行
臣议有五,敢预言之:若百禄等所定合行回河,既得的确朝廷必当信行,更不别听议论,即须依元计所用旧岸新开物料都数三年限,渐次收买
既是和买,即当严饬州县勿令配民,盖不遽行收买,则价不翔贵,故必缓期
又所兴工役,以河北连年灾伤止可只科年例夫数接续开掘修治有绪,故限之三年乃可以成。
欲速则民力不胜必致逃亡,别起事端不可不虑。
祥符中议滑州河事,亦先开减水河口,尚历数岁,至天禧三年方书毕工,足明大难以遽兴,此其一也。
京东河北累岁饥歉,民多流移,近兖州称,民有夫妻相食,而村野新殡率被发掘,啖其尸肉。
使天下生灵至于此,而议者犹欲配夫出钱州县且将敛率鞭箠,驱索于门。
臣遽闻之,痛切骨髓
陛下慈仁,必当为之深恤,尚肯迫其货物耶?
谨按周礼》,荒政之聚万民,则曰薄征弛力
今乃重之,故臣朝廷宽其夫役三数年后,俟得岁家给,则民和而事集,此乃臣子所不敢避谴谪深言之者,此其二也。
百禄相度到孙村及上下并无回河去处,即亦须不前议,遂当速罢兴修收买物料则不国用,不疲民力
朝廷内外经度可谓至矣,盖亦无如之何矣。
虽有设险之意,无险可设,则险非可造之物也。
止可疏导下流,自乾宁军,由大禹治徒骇、鬲津见行河道,勿使壅遏东入大海接连界河塘泺足以边境巨防矣。
议者惟虑他日河更北徙失中国之险者,兹未易量,当俟河徙而议之可也,此其三也。
议者谓黄河中国之险,今入北界则失限隔以为机事极大国论之最远者,非臣浅智之能识,而謏闻之敢议也。
然臣窃疑之,虽尝有所辩而未得其确论,辄愿粗陈于前者
蒲、冀,周、汉都咸、镐,历年皆数百,而不闻以黄河外国,盖王者恃德不恃险也。
今谓前日澶渊之役,若非大河,则敌南抵都城矣,此又不然也。
澶渊之役,盖以庙社之灵,章圣之德,寇准之谋,威震北人射中大帅北人请和而退,岂独云河之力邪?
晋时河固在澶渊,而匈奴入塞安能抗之哉?
朝廷内用贤辅外有名将,则燕、蓟非其所有,岂便窥中国耶?
就如能为限隔,使北人外扰河北旁连河东,则京师得安居乎?
臣之此论特为按河者,以为不可回而言之。
深虑圣意骇闻失险之言,虚积宵旰之忧,故极言之,此其四也。
朝廷始以王令图之说,欲开澶州旧河及孙村口,遣李常按视以为不可而止。
张问往行,又请开孙村,而韩绛极言其害,遂亦报罢
去岁顾临河北都转运使专主河议,乃欲开鱼池埽,闻者骇之,悉谓难行
王孝先又乞治孙村以回河,即召谢卿材张景先会议,意又异同
今更敕百禄君锡同行相度上下口岸要须开决河流于近南州军回使趋海。
固哉议也,自李常至谢卿材凡四议矣,一使相度不可,而再使人往,再言不可,则三使人往,三言不可而四矣,四又言不可及今则五矣,若又不可,则遣使无已是必一人顺此意而后乃止尔。
历观前代国家议事未有如此之固也,如此乃是不用使人之言,而回河计已决矣,不可止矣,违遣使本意也,此其五也。
臣惟邦计民力是念,伏望陛下留神详览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数据查询中……
数据查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