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张方平第二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七九、《司马公文集》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七
右,臣先于今月十四日上言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张方平怯懦轻易,乞更择良将以代其任,未蒙朝廷采纳
臣闻将者成败之机,安危之本,固不可以任非其人。
方平举措轻脱震骇一方,传笑天下
不才之迹,章灼如此,而朝廷掩覆包含一无所问。
臣恐戎狄闻之,皆有窥窬之志;
吏士睹之,皆有轻侮之心。
国家重惜方平,而轻弃秦陇也。
将帅能否,患在不知
既知其不能,而任之如故,臣诚愚戆,深所未达
议者或以为方平虽失于仓猝,然止于过为备禦,若从而罪之,恐自今守边之臣闻有寇至,皆不敢为备也。
臣窃以为不然
所谓为备者,当平居无事之时,简其将佐,训其士卒,严其壁垒,利其器械,审其间谍,远其斥候
使朝夕之间,常若寇至。
如是,则虽有猛鸷之敌,不能犯也。
万一犯之,可以安坐而制之耳。
何至狼狈如是哉!
臣闻方平秦凤,专以贵倨自处下情壅而不通,自门墙之外,皆可欺也。
况于兵民休戚戎狄情伪方平安得而知之?
是以一旦承信虚声惶惑失据,内惊诸郡,上动朝廷
此而不责典刑安用?
所以区区献言不已者,乃责方平之无备,非责其为备也。
伏望朝廷察臣前后所言,明治方平之罪,谪之远方,以儆封疆之臣,使皆豫为备禦不敢骄傲懈弛,如方平所为也。
具状奏闻伏候敕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