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配天治平元年正月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八五、《司马公文集》卷二七、《宋会要辑稿》礼二四之三六(第一册第九一七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国朝诸臣奏议》卷八六、《九朝编年备要》卷一七、《文献通考》卷七四、《宋史》卷一○一《礼志》四、《永乐大典》卷五四五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
右,臣等伏准中书劄子翰林学士王圭知制诰钱公辅等奏,季秋大飨明堂,以仁宗皇帝配神主事,奉圣旨,令台谏经筵臣僚、与两制礼院同共详定闻奏者。
朝廷祖宗事重不敢自专博访群臣,使各陈其意。
臣等愚懵不达古今,但据所闻正礼以对。
至于取舍,系自圣明
以孝子之心,谁不欲尊其父者。
圣人制礼以为之极,不敢踰也。
祖己高宗曰:「祀无丰于昵」。
孔子孟懿子论孝,亦曰:「祭之以礼」。
然则事亲不以数祭为孝,贵于得礼而已矣。
《祭法》:「有虞氏黄帝郊喾,祖颛顼而宗尧。
夏后氏黄帝郊鲧,祖颛顼而宗
商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
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先儒禘、郊祖、宗,皆祭祀配食也。
禘谓祭昊天圆丘也,祭上帝南郊曰郊,祭五帝五神明堂祖、宗
故《诗》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又《我将》:「祀文王明堂」。
此其證也。
下此皆不见于经矣。
前汉高祖配天后汉光武明堂
以是观之,古之帝王自非建邦启土及造有区夏者,皆无配天之文。
故虽周之,汉之文、景明、章,其德业非不美也,然而子孙不敢推以配天者,避祖宗也。
孝经》曰:「严父莫大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孔子周公圣人之德,成太平之业,制礼作乐,而文王适其父也。
故引之以證圣人之德莫大于孝,答曾子之问而已非谓凡有天下者,皆当尊其父以配天然后为孝也。
近世明堂者,皆以其父配五帝
此乃误识《孝经》之意,而违先王之礼,不可以为法也。
景祐二年仁宗礼官稽案典籍,辨崇配之序,定二祧之位。
乃以太祖为帝者之祖,之后稷
太宗、真宗为帝者之宗,比周文、武
然则真宗明堂,以配五帝,亦未识古礼
仁宗丰功美德,洽于四海,而不在二祧之位。
议者乃欲舍真宗,而以仁宗配食明堂,恐于《祭法》不合
又以人情言之,是绌祖而进父也。
夏父弗忌僖公先兄而后弟,孔子以为逆祀,书于《春秋》,况绌祖而进父乎!
必若此行之,不独乖违典礼,恐亦非仁宗之意也。
议者又欲以太祖三宗迭配郊丘明堂,臣等亦以为不可
何则
国家受天永命传祚万世,若继体守文之君皆得配天则子孙将有无穷之数,与祖宗无别也。
为国家者,制礼立法,必思万世之规,不可专徇目前而已
臣等窃谓宜遵旧礼,以真宗五帝明堂,行之为便。
具状奏闻伏候敕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