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福州判太常寺上殿劄子(改明州不果上)1078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四○、《元丰类稿》卷二九、《曾文定公集》卷一、《南丰曾先生文粹》卷八、《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古文渊鉴》卷五二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
伏以陛下聪明睿知天性自然可谓不世出之资。
自在籓邸,入承颜色,出奉朝请怡怡翼翼,不自暇豫,至恭极孝,闻于天下
及践大位内事两宫外严七庙
仁被公族,德形闺门
嫔御备官不淫于色;
音乐备数,不溺于声。
食菲衣绨,务遵节俭
台卑囿小,无所增饰
近习便嬖左右私谒
未尝出游幸,未尝畋渔
其于忧悯元元勤劳庶政,则念虑先于兆朕祗慎尽于纤芥
昼而访问至于日昃
夕而省览至于夜分
每群臣进见,接之礼笃而情通
四方奉事莫不朝入而暮报。
大禹之勤于邦,文王之不暇食无以加此。
渊谋远略,必,善训嘉谟,可为世则者,传闻下土,虽仅得其一二,已足以度越众虑,非可窥测可谓君人大德
其高宏远,则悯自晚周秦汉以来世主不能独见众人之表。
政治所出大抵踵袭卑陋,因于世俗而已
于是慨然以上唐虞三代荒绝之迹,修列先王法度之政,为其任在己,可谓有出于数千载大志
变革因循号令必信,使海内观听莫不震动群下遵职惟恐在后可谓有能行之效。
刻意尚行不差毫发缙绅之士,有所不能及。
忧劳惕励,无懈须臾,又非群臣之所能望。
可谓特起三代之后非常之主也。
愚臣孤陋熙宁二年,出通判越州,因转对幸得论事,敢据经之说,以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家天下之道必本于学为献。
逮今十有一年,始得望穆穆清光,敢别白前说而终之。
以谓陛下不世出之姿,有君人大德,与出于数千载大志,又有能行之效,特起三代之后
然顾以治国家天下之道必本于学为献于陛下,何也?
盖古之圣人,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然至其成德莫不由学
性之也,而见于传记,则皆有师,其史官识其行事,则皆曰「若稽古」。
至于汤武身之也,则汤学于伊尹武王学于太公见于诗》、《礼》、《孟子》。
在商,高宗傅说作相,其命说之辞曰:「予小子旧学甘盘」。
傅说告之,则曰:「学于古训乃有获」。
又曰:「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
又曰:「惟敩学半,念终始典于学」。
高宗既已学于甘盘矣,及傅说相之,乃更丁宁反复勉之以学。
要归,则以谓终始常念于学,明学盖不可一日而废也。
至于孔子自叙,则自十有五而志于学至于七十而从心所欲逾矩
夫以孔子之圣,必志于学,其学之渐,每十年一进至于七十矣,其从心也,盖不逾矩
傅说称当终始常念学者,虽孔子之圣,不能易也。
扬子曰:「学之为王者久矣」。
文、武汲汲仲尼皇皇,其已久矣。
圣贤之笃于学至于如此者。
盖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道也;
之而益深,穷之而益远者,圣人之言也;
不足与困者,学也。
方其始也,求之贵博,畜之贵多
及其得之,则于言也在知其要,于德也在知其奥。
至于是矣,则求之博、畜之多者,乃筌蹄而已
所谓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也。
如求之不博,畜之不多,则未有于言也能知其要,未有于德也能知其奥,所谓寡闻则无约,寡见则无卓也。
子贡孔子之学,识其远者大者,则于言也能知其要,于德也能知其奥,然后能当于孔子所谓学也。
审能是,则存于心者,有以为主于内,天下之事,虽其变无穷,而吾所以之者,其应无方,古之大有为天下者,未有不出于此也。
汤、武所以盛德之至,孔子所以从心而不逾矩,或得其行者,未得其所以行;
得其言者,未得其所以言。
孟子所谓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在是而已矣。
陛下万几之馀,日引天下之士,推原道德讲明其意,陈六艺载籍之文而䌷绎博考深思无有懈倦
折衷是非独见之明,老师宿儒所不能到,此臣之所闻也。
不世出之姿与君人之大德,又有出于数千载大志特起三代之后,此臣之所知也。
陛下之学,已可谓至矣。
然臣区区诵经之陈言以进于左右者,诚将顺陛下圣志,采傅说始终典学之言,观孔子少长进学之渐,以陛下明智知言之要,知德之奥,皆陛下之所素畜
诚以陛下乐道,而继之以不倦;
陛下稽古,而加之以不已,使天性睿智所造者益深,所稽者益厚,日日新,又日新
其于自得之者非徒足以万事无穷之变而应之以无方天下之人,必将陛下行者不得其所以行,得陛下言者不得其所以言。
汤、武所以盛德之至,孔子所以从心而不逾矩孟子所谓圣而不可知之谓神,不在陛下,而孰在哉?
由是五福之庆以大赉庶民,享万年之休以永绥方夏德厚天地,名昭于日月,惟圣意所在而已
臣愚不敏蒙恩赐对不敢毛举丛细常务,而于国家之体,冒言其远且大者,此臣所以爱君区区之分也。
伏惟留神省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