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宜黄县县学记1049年12月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一、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二三、同治《宜黄县志》卷四五、《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
古之人,自家至于天子之国皆有学,自幼至于长,未尝去于学之中。
学有《诗》《书》六艺弦歌洗爵、俯仰之容、升降之节,以习其心体耳目手足举措
又有祭祀乡射养老之礼,以习其恭让
进材、论狱、出兵授捷之法,以习其从事
师友以解其惑,劝惩以勉其进,戒其不率其所为具如此
而其大要,则务使人人学其性,不独防其邪僻放肆也。
虽有刚柔缓急之异,皆可以进之于中,而无过不及
使其识之明,气之充于其心,则用之于进退语默之际,而无不得其宜;
临之以祸福死生之故,而无足动其意者
天下之士,为所以养其身之备如此,则又使知天地事物之变,古今治乱之理,至于损益废置先后始终之要,无所不知
之上,而四海九州之业,万世之策皆得,及出而履天下之任,列百官之中,则随所施为无不可者
何则
其素所学问然也。
凡人起居饮食动作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
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其洽于内;
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
驯之以自然,而待之积久
噫!
何其至也。
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
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士;
为法之永,则中材可以守;
入人之深,则虽更衰世不乱
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
三代衰,圣人制作尽坏,千馀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
人之体性举动唯其自肆,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
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固然
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之后,而治不教之民。
呜呼
仁政所以不行贼盗刑罚所以积,其不以也欤
宋兴几百年矣。
庆历三年天子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
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不能有学。
士之学者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
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而春秋释奠之事以著于令,则常以庙祀孔氏,庙不复理。
皇祐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
县之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
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
其成也,积屋之区若干,而门序正位讲艺之堂、栖士之舍皆足。
积器之数若干,而祀饮寝食之用皆具。
其像孔氏而下,从祭之士皆备。
书经百氏翰林子墨文章无外求者。
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周且速也!
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所不乐。
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
则夫言人之情不乐学者,其果然也与
宜黄学者,固多良士
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
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
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礼乐节文之详,固有所不得为者。
若夫正心修身为国家天下大务,则在其进之而已
使一人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风俗成,人材出矣。
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
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
其记之。
十二月某日也。
按:《元丰类稿》卷一七。又见《曾文定公集》卷八。《曾子固集》卷二六,《南丰曾先生文粹》卷五,《文章正宗续集卷一二,《文章辨体汇选》卷五八九,《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九三,《三续古文奇赏》卷一五,《古文渊鉴》卷五三,《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八七、选举典卷二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