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全真庵记1046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四、《曾子固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九牧献金夏禹以为鼎,九州山川草木百怪之象,莫不在焉。
其历乎万世有时而隐,有时而显,其隐也莫知所去,其见也莫知所来,世以为神鼎云。
人神其鼎,而鼎不知其神,此其所以为神也。
人视其鼎,欷歔咨嗟,有爱其鼎之为器而不精察其鼎之文象者,有爱其鼎之文象不究其鼎之全质者,皆非善观鼎者也。
文象百变,其为鼎象则一也;
文象虽假,其为金则真也。
一变而百,百归乎一,假不异真,真不异假。
知乎此者,其亦庶乎观鼎者耶?
惟善观鼎者,然后可以议乎全真矣。
六合内外万物洪纤有形无形有识无识生死去来喜怒哀乐,皆一真之所融也,亦犹神鼎之上,一山一川一草一木一鸟一兽莫非一金所为也。
一象可知一鼎全质矣,视一法可知一真全体矣。
故鼎金常一而无象可择,真理常全而无法可除,极六合内外,尽万物洪纤,孰非全哉?
孰非真哉?
江西老人结草庵乎福山太守黄公题曰「全真」,命某以文,故叙而铭之曰:
其行徐徐,其觉于于
渴焉而饮,饥焉而哺。
全真庵乎,达者以为籧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