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博施济众圣论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七、《公是集》卷三九
仲尼之门,问仁者多矣。
令尹子文之忠,陈文子之清,子路之勇,冉求之艺,犹未备仁之称也。
至于子贡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则遂以为圣,何哉
尝试论之,所谓博施者,殆非俗所谓博施矣;
所谓济众者,殆非俗所谓济众矣。
彼俗所谓博施者,不过散利布惠为言
俗之所谓济众者,不过以分灾救患为解。
若是,则贤者亦能及之,何待圣哉?
若是,则有国家天下者乃能行之,贱贫则不能矣,是贫贱必无圣人哉?
此皆计功而言,不足以仲尼之意,明圣人之道者也。
圣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是以在下位,则化育万物,物尽其性而不见其迹,可谓博施济众矣;
在上位,则陶冶百官官服其体而不得其名,亦可谓博施济众矣。
岂独欣然散利布惠美谈,分灾救患为己务哉?
散利布惠、分灾救患可勉强而暂为,则是圣人亦可忽然而暂到也。
圣人之神不可暂到,则散利布惠、分灾救患非圣之任亦已明矣。
以谓不然,复效以事。
仲尼在下者也,随之者三千之徒,或智或仁,或过或不及莫不尽其性、得其欲,皆可以治天下,则其施不亦博、而济不亦众乎?
在上者也,亿兆之众,或贤或愚,或善或不善莫不安其教、乐其生,而不知之者,则其施不亦博、而济不亦众乎?
圣人法天者也。
天之道能以美利天下,而不言所利。
圣人散利布惠而施,必分灾救患而济,是非天矣,何足称哉?
或曰散利布惠、分灾救患非圣之任然则仁者之事乎?
曰:亦非也。
使仁人在下乎,苟免穷困亦幸矣,何暇及人?
使仁人在上乎,则利不待散而均矣,惠不待布而广矣,灾不待分而民怀矣,患不待救而物遂矣。
然则散利布惠、分灾救患者贤人之业,其功名可数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