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杨子聱隅先生祠堂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九、《苏魏公文集》卷六四、嘉靖《惟扬志》卷三三、乾隆《江都县志》卷八、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二五、《宋元学案补遗》卷六
聱隅先生祠堂者,江都县承议郎罗君适所建也。
先生建安黄氏,讳晞字景微年少时以有道称于闽中泉南陈侯靖、福唐陈侯绛在郡日,争以礼延请躬率诸生试听讲义
于时士人习尚章句,务为奇靡
先生好古学,不与众合,尝仿《论语》、《法言》,著书十篇,其发明圣贤道义隐微,与古今治理得失详矣。
自题其篇为《聱隅子欷歔琐微论》,其解曰:「聱隅者,𢬵物之名;
欷歔者,兼叹之声;
琐微者,述之之谓」。
盖自因言以显志也。
景祐中先生年四十矣,始随乡贡礼部
上五十策,求应直言诏科,俱以后时,不得与试。
已而叹曰:「老大不偶若此岂能复从诸少年校程式场屋间乎?
可以逝矣!
然欲阅天下义理,观未见之书,莫若京师得计」。
僦舍僻处,而士子竞造其门。
先生之学无所不通,尤潜心者,《春秋》、《易》也。
其说以左氏凡例为得圣人之微,郑康成象数极天地之蕴。
学者校量攻击,终莫能穷奥穾。
丞相武宁章公以其乡人召置门下权利所处非所乐也。
时我先人方在台省,早闻其风,下榻以招之,先生欣然相就
既一授馆,凡历五期
某日与之游,切劘论难,愈久不穷
后十馀年,某复仕朝廷
先生犹居陋巷晏如也。
又著《杨庭新论十篇,其指陈当世之务,有若言《礼》、《乐述作所由,则《太常寺卿论》是矣;
郡国武备废置,则《九州刺史论》是矣。
馀篇悉然。
盖欲见于行事者也。
是时,公卿大夫交章论荐数十人
朝廷丞相韩魏公言,将以为国子监直讲
先生自谢于富丞相曰:「老生岂任仕宦者耶?
不可辞,愿得七品閒官还南足矣」。
仁宗皇帝闻而异之,特诏太学助教致仕,从其志也。
嘉祐二年四月,无疾卒于隆和坊僦舍
死之日,囊无馀赀,惟所蓄书数万卷存焉。
一子在远,不及治命
门人范迁、张粤议以某为知先生之深者,宜主其后,走仆来告。
即日往哭其尸,为买棺就殓,且谋寄骨郊寺。
翌日魏公遣使为干殡具,又奠之以文。
其略曰:「先生道德不用于朝,宰相之过也」。
者莫不痛先生有时无命,而称魏公推贤抑己也。
未几,其子某自南方来,挈旅榇、载遗书以去,过江都稿殡杨子后圃
既而交游故人为复土,就葬其地。
其未葬也,川陆经由者,识与不识,皆过其下,咨嗟留连,或为歌诗哀辞,或书名屋壁至于木肤簳,题记殆遍。
无位得民至诚感物近世未有也。
罗君涖邑之始,首来奠谒。
因览封鬣,黯然悽怆
且谓大儒不祀后世何观。
汝南先贤列城图其像;
有吴君子仲尼表其墓。
思人尚德,由古而然。
于是即其故墟规度馀地,增土于上者几仞,而构堂其旁者几椽,设像中楹,俨乎惟肖
凡材力之费,悉出俸泉,不劳于人,已日而就。
兆域有表,松槚有序所以示乎来者,盖有激于风义
落成之日,远近来观且欲记其经始之由,载其始卒之行,刻诸金石,托文旧交
予惟先生之道,生不得亟行于时,死而有名卿巨公周恤其后事。
岁月久矣,馀芳邈焉。
又有贤令宰为之封幽壤表章令名
后来之人有践斯地,登斯堂,挹先生遗风,知大雅不改,虽绵祀寖远栋宇其颓,又将继而新之,庙食兹邦,垂范来裔
孰谓先生无后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