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龙图阁待制扬州杨公墓志铭元祐元年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六、《苏魏公文集》卷五六
华阳杨氏自汉太尉四世显赫子孙散在河洛,至唐而益盛,其居郑州荥泽者,曰尚书左仆射于陵最贵。
仆射六世孙曰江州录事参军绛,遭广明丧乱,因家江表
其子曰津,事南唐,以言不合,去之南越刘鋹用为尚书水部员外郎
太子中舍守庆,入皇朝坊州司马、赠尚书右丞
翰林侍读学士讳偕,以文武亮直被遇仁宗为时名臣
其亡也,天子思之,特赠尚书兵部侍郎侍读学士
大理寺丞、赠中散大夫讳忱与其大理评事慥,俱以经术文章名振一时
中散生公
公讳景略字康功
四岁祖荫将作监主簿,十四上书皇帝天下事,又谒执政所以言者
丞相富文忠公尤奇爱之
初,监咸平县酒务,已有能称
治平二年进士第,知寿州安丰县,年少剧邑,处之沛然
民有赋租不以时入者,独按其大姓里胥,他户不督而自集。
里豪有倚富冒法者,以事召至庭下,穷竟其罪,得器服上方事,立寘于法,一邑为之惴惴
当水冲,岁尝病涉,为之创巨桥,往来者遂无患,因目其桥为「杨公桥」。
安丰代还,监京东竹木场兼三司主管权度支判官公事,徙开封府推官,就迁判官
朝廷患狱瘉之弊,公以谓护视不谨,吏当蝇之以法;
诊治有瘳,医当劝之以赏。
诏用其言,著为令。
接送国使者回澶渊,例先驰二介以报其国,时耶律用政,欲遣三介公执不可甚力,卒用常例
提点两浙刑狱,始至常州讯囚县学生酒食同舍,而邑令之子预会,州鞫以赃罪,證逮者百人
公以法无饮食坐赃事,即日尽释之。
杭州司理邵权验囚小不如法,已州罚矣,转运使劾奏以为不职,诏公覆案
具本末独保證之,卒得免。
自是它州之冤狱滞讼,得平反亟决者多矣。
居官勤勚不为茍简,法或未便,即建明于朝。
言太学岁月之限,远方寒士或以贫、或以亲不能趋期者,请州置学官太学法,以便科举
又言募官管押州纲给以道费,本欲纾牙校破产之患,而守倅应募者,沿法自利为国羞辱,莫甚于此
请下按察不许
又谓浙江网罟太密禽鱼不得生息,请山泽其时禁。
死者不葬,寄骸庐野,久则暴露可伤,请丧葬限以岁月,其恕心恤隐多此类也。
闽寇廖德剽掠境上,公出兵数百,重立购赏,上以为专命,夺一官,仍故职。
满岁河北东路过都,留为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再领府判官管勾使院公事提举三司帐勾磨勘司
在府圻宣力居最,坐迁局过限遣官捕蝗,再夺一官
逾月以塞河劳复故
制曰:「河溢原武堤塞辄平,护安居民,繄尔能力」。
除书之言若此,其治效可知也。
元丰六年右司阙员宰相荐者数人。
神宗曰:「杨某可称其任」。
即拜尚书右司郎中
言尚书郎官有非才望者,令长官举行不放上,或门止故事
未几,迁起居郎
使高丽为国祭奠使。
上谕以「此多欲去者,卿在所选也」。
对曰:「欲与不欲,非为利即惮险耳。
臣知禀命而已」。
公伟仪观,善辞令,至其国,举措辞受言语轻重,皆有节适
归则能道其土风人物礼仪繁略纤悉不遗,深称上旨
赐金紫之服,擢试中书舍人
占谢日,上曰:「卿文辞温润雅宜典诰」。
近制舍人预押六曹
详练典故,每有大义多引前代以为据,故执政称其有裨助
明年避亲嫌换龙图阁待制、知扬州,移苏州复徙维扬
元祐元年八月遘疾丁未于州寝。
享年四十七。
为人乐易自喜外和内劲临事果于行,不为贵势所屈。
待下尽礼周旋不懈非意相忤不与校也。
自与当时名卿游,多见推挹荐举僚吏数百人,而无一为累者。
至诚乐与而不能欺者欤?
其为治严而不苛,在郡公未尝一毫挠民,故二州之政,从容若无所事而民自悦服
至苏未数月,狱无系者。
议者以为孙冕在镇日尝狱空,逮今八十年复见杨公矣。
去之日,吴人遮道泣涕
及卒,扬人思之不已,举州为之设浮屠斋,又建祠堂龙兴佛舍,拜泣其下。
虽古所谓遗爱不是过也。
幼有至性,母静安县太君夫人生公三年而卒,后遇卢党,即涕泣眷慕,如母存焉。
赒其族人,不间疏戚,赖以存者甚众,尤喜读书平居佔毕之外无它玩好,常以雠校得失乐事
藏书万馀卷,犹缮写不辍
又集周秦以来金石刻文至七千卷,用以考验前史疏捂与夫放佚之事,其辨博通洽抑有资焉者。
文集十五卷,《西掖草》二卷,《奏议三卷,《执政年表一卷,《奉使句骊丛抄》十二卷,《少林居士闻见录》十卷
公少以名家子,有文学自表,志在推己以及物,中间屡试权剧,亦有所摅发矣。
两夺官,不以罪观其过,可以知仁也。
晚遇主知,方见任用,而时为命夺,不得如其志。
见于文者,亦足以其所存也。
夫人嘉兴县韩氏,故太师忠宪公讳亿之孙、今门下侍郎维之女,贤慧得其门法治办家政无不如礼者。
子男子二:曰允,某官;
曰崇,某官,皆向学有立
女子二,适宣义郎李持正承事郎韩戢,并当时望族。
初,侍读卜地河南洛阳县以葬其先君其后遂为洛阳人,而子孙亡者相继祔于其侧。
今允、崇奉公丧以归,用其年某月某日窆于某乡某里,去祖茔几里。
而近葬有日矣,诸孤沈志见诿。
予惟载世名德其所纪述者,前有欧阳文忠公《志》在贰卿之墓,后则有王荆国公吴正宪公《铭》在中散、理评之墓,顾鄙文不足以表彰遗德,以继三贤之后
四世通旧,其言行之美,多平日所亲见闻者,姑直书其事,以成孝嗣之志。
铭曰:
杨氏之显,自震太尉
繁衍至唐,于陵端揆
贰卿皇朝,德铭三世
中散不隅,内阁复贵。
内阁之贵,天子所知
屡试其难,事靡不为
宣慰嵎夷光华远而。
书赞名命宰司是毗。
昔使东南,有威有惠。
更殿大邦不劳而治。
西阁东台,方伫公归。
岂伊不淑,命与时违。
时哲云亡士类嗟戚。
我怀世欢,其痛何极
凡墓有铭,著厥平生
一言善志千古英声
贰卿之葬,文忠叙事
中散、理师儒志墓。
我述遗德,以续前诗
虽非丽藻,亦无愧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