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中书舍人孔公墓志铭元祐六年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九、《苏魏公文集》卷五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中书舍人新淦孔公讳文仲字经父
其先鲁曲阜苗裔宣圣之后
王公封者逮今四十八世,皆居曲阜
支属散处四方,多有闻于时者。
而公六世祖曰绩仕吉州衙推,卒官不复北归,因家新淦
新淦今升为军号临江,其子孙遂为临江军新淦人
衙推曾孙处士君讳文质,公之曾祖也。
皇赠光禄少卿讳中正,公之祖也。
尚书兵部郎中、赠正议大夫讳延之,公之父也。
公世儒者,少禀义训,知自刻苦
史传注、百氏子集外,至于天文律历算数之书,无不识于心而诵于口。
议论浃洽讲解精辨,诸宿儒老生往往不能出其右。
嘉祐六年,随乡贡礼部奏名天下第一廷试进士丙科
初,正议公出白屋,起江表,登庆历二年乙第,至是公又以文名场屋
二季武仲平仲相继太学,试南宫,皆取甲等故当语文学高第者,以公家甲族焉。
一命试秘书省校书郎杭州馀杭,再调南康军司理参军
正议使湖北,请解官侍养
满岁,用荐举台州军事推官
熙宁三年诏举贤良方正之士,龙图阁学士元公绛天章阁待制吴公中复,以公应诏
召试秘阁,论在第一,对制策三等上。
是时朝廷大有为辅臣建议以谓祖宗法度至此已敝,当悉更改用事之人。
争言理财训兵以合其说,而言事不以为便,继被谴斥
而公之策亦不以为便,故执政疑相表里,奏黜不收。
趣还本任
既归,值监司旁午商度利事,皆公策言不便者,相持甚久。
未几,公丁内艰去职遂止。
服除,除充国子监直讲
时学者方用王荆公经义进取,以公不习是学,换三班院主簿
武选日受牒诉不下数百,求官者至有相诟竞于庭。
主判悉以诿公,公为剖析曲直,得与不得一语而决,人人莫不释然
著作佐郎通判保德军
军城依山居,人常苦井饮不足,时有泉出城东山腹挈瓶者难于出郭,公奏展城围其泉郭内,城人以为非止便于用汲,亦可以为守禦之备也。
官制行,由宣德郎奉议郎还朝法当得便官,属火山军通判,格用进士,有不悦公者因以命之。
二垒相距才数舍,俱号穷僻
公适自彼至,未旬月复被遣,亦不辞而往
至则修举废坠督责吏胥,案边琐、辑民务武守赖以成绩
元丰八年夏覃恩承议郎
今上初纂嗣,太皇太后听政,相司马文正公,稍复故事擢用旧人,以毗初政
元祐元年召公秘书省校书郎近臣谏官八人,以仪曹方讲庙朝之制,擢公为礼部员外郎
神宗配享功臣,众意多在王荆公,公曰:「精忠天地功利社稷,赠太师郑国公富弼乃其人也」。
不能夺,卒用郑公配享
有言皇族称谓,惟杨王荆王得曰皇叔,馀疏属当各系其祖,若唐人称诸王孙比
公曰:「主上即位,宜广敦睦之义,不当疏间骨肉」。
前议遂寝。
二年,自朝奉郎起居舍人左谏议大夫
公素怀致君及物之志,既在言责,益思自效
每朝政令之出,无不深求得失之迹,以告于上。
前后数十事,或用或不用,义之所在,亦不为时之誉诽而回。
未几,迁中书舍人
寒疾,未拜命,犹谓所言未尽惓惓不已
一夕草奏三千馀言,首论「前代英哲之君容受直谏,其始勤终怠,或致危乱
陛下鉴此,听纳谠言,常若元祐之初则天幸甚」。
明年春同知贡举
尝谓士之挟艺以干进升黜当否,系有司之勤堕。
于是昼则据案稽参程衡,夜则篝灯点定朱墨
前日之病犹未间,而治事不废
同僚觉其剿瘵,因语以法有疾许先出,不尔就枕,毋宜自苦如此
公曰:「居其官则任其责,岂敢以疾自便」。
其勤如此
至于大病
及事毕,奏榜归第,未旬朔是年三月二十一日以不起闻。
呜呼
竭力奉公、以躬徇职如公者,几何人哉?
所谓以死勤事者,其行虽异,而其徇一也。
两宫览奏恻然下诏厚恤其家。
及丧归,又命其季弟集贤校理平仲江南东路转运判官,俾得以抚孤弱而视窀穸也。
士大夫识与不识,闻之皆失声嗟悼以为朝廷丧一直臣
翰林苏公子瞻往抚其柩曰:「世方嘉软熟而恶峥嵘相师成俗
劲直如吾经父者,今无有也」。
予与正议公同进士从游有素,熟昆仲之才美久矣
熙宁初,予方谪官京师杜门不接外事
一日龙图宋公次道惠然见访,曰:「被命初考制科,得孔君策九千馀言,当世利病于此矣。
仲舒之博,刘蕡之直,无以过也。
时议以为书等过优,国朝故事无有此比,考官得罪矣」!
予骇曰:「方朝廷求贤饥渴有人如此不见录,岂其论太高而难合耶?
抑言太激而取怨耶?
圣明在上斯人岂终抑不用者乎」?
它日吴丞相欲置之台阁,才得学官,而人已忌之。
连蹇十馀年,今上擢用之。
士论以为圣贤相值,乃志士可行之时,天下翘足以待其设施
然而未阅再岁,而天不畀寿,使不得竟其素志
惟见于言者可以纪述以示后观,则知其所存也。
元丰四年王师问罪夏台,兵夫数十万皆出保德境上。
军须百用通判专任其责。
趣办应猝措置无乏;
然兵久不解边人厌苦
公上疏论其不便有三,曰:「大兵未出而人夫预集,一也。
河东雇夫劳民损费,二也。
诸路出兵首尾相应,三也。
盖虞、夏、商、周未尝无外患,而怀柔制禦之要不在彼而在此」。
去岁役法者,有以为是而差为非
公曰:「诸言此者败法乱俗之本,不可不察也」。
科举者或以经义诗赋策、论四场,或以经义诗赋两科
公曰:「四场是也」。
又谓内降除官出唐之衰政圣朝不宜有此。
后因日食七月朔旦上封五事曰:「邪说正道小人君子外患中国斜封公论人臣国命
察此所以消厌灾异也」。
凡所言多切直拂时,人为危惧而上常察诚意,多为容纳
又言朝廷处士、侍经筵所以崇进道义也。
希附者众,致兴党论使人不安其分,浸不可长。
执政不以大故,宜全进退之体。
散官领州,恩礼非称。
王氏经义今格不用,而其亲党有专守其说者,不宜置之朝右蔽惑后进
熙宁用事之臣有主新法而挠民事者,谪逐日浅,未宜内徙
榷盐利而酷刑罚者,请命案实,以正其罪。
上皆施行如其言。
由是论之,居位不久,而其志得行,固不为少。
士望虽未厌,而于公志亦无慊然也。
为人恬介,自守持重,寡言笑,尤不事请谒
馀杭日,转运使召与议事,事已驰归,不复趋府。
人问其故,对曰:「于府无事也」。
在朝非公不见执政,法许同谒亦不往。
与人不为茍合,久乃见其情至。
前年予忝秋官之命,因上奏曰:「智识明敏操守专固,臣不如孔某,请以代臣」。
公知亦不谢
及公再迁近职,荐今彭紫微汝砺黄左司廉自代。
吕丞相称之曰:「孔君能举类矣」。
二公相继进擢,公不以为德。
接物以诚,无外饰,多此类也。
性喜饮酒,饮益多而色益庄。
其中皞皞然若有所得
平居未尝问家之有无内外洒扫之际,家人所以处画后事,惟答以无事
岂其信道笃而知命至者耶?
享年五十六。
死之日,家无馀贮,惟有五千卷,皆手自校辑者。
遗文若干篇,某人集为五十卷
公举进士时,故紫微吕夏卿南省点检官,得公卷曰:「词赋赡丽策论深博,其文似荀卿子云」。
主司以为知言
推此言而可以其他述作体制也。
夫人清江县萧氏,同郡处士淇之女。
一子,曰元方。
用公遗恩承务郎
三女:曰保姐、曰馆姐,皆幼;
曰荣姐,早亡。
初,公熙宁中正议公忧,未几母夫人仁和县杨、祖母仁寿县相继弃养
值岁之不易并举三大丧,而祖茔无可葬者。
遂谋去新淦而宅九江,卜德化县某乡某里之某穴吉,躬冒山谷涉历寒暑不数月而冢宅成,未终丧而室堂具。
乡人见其区处,咸以为得礼之实。
及公之丧归,集贤君挈其孤,相地之宜卜某山某穴又吉,于是元祐六年月日时,克襄大事,去正议相望数里而近,凡域兆堂舍亦如其制。
此又得孝子善继之义也。
前期二季以德铭见属,又得建康张举状公履行甚详,姑摭其大槩,及尝所闻见者以为之铭。
铭曰:
远矣孔氏,四十八世。
曲阜旧封,褒成是继。
旁支屡迁,或越或冀,新淦之族,源同流异。
是生紫微凤举鸿仪
父子昆弟出逢圣时
高文大策,陈当世之宜;
嘉谟谠议,为天子所知
元祐初载乾坤交泰
公为诤臣朝夕纳诲
无隐情,病不辞惫。
耳目之寄方宣,股肱之亏已逮。
公生贡章,有墓浔阳
先君之侧,又为公藏。
上思遗直,厚恤其丧。
爰命介弟出使江乡
言瞻庐岫,幽堂斯构。
蠡泽出其南,岷汉流其右。
岸谷之或迁,勒铭诗而示后。
是为有宋之名臣宣尼遐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