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京兆府学生策问八道 北宋 · 强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五四、《祠部集》卷三三
问:让者,天下之美道,所以忮心而长廉节也。
处夫上者或为之先,在下者阴从以效。
公卿大臣旦受一命焉,暮必让,让至于三四,不听,则必就。
噫,果可让也,奚三四而遂止,虽百十犹为之,必听焉而后已;
不可让而让也,是率天下以伪也。
从而效者,皆伪道也。
忮心之息,廉节之长,难矣乎
今之让,可行不可
问:肉刑之刑惨也,后世悯其体肤之断而去之。
然罪有大于髡、黥者,遂无等处置一加至于死。
于戏,断者诚不可续,较死不犹近轻乎?
若是,变肉刑之惨而反重之,岂法之得?
就惨与重,奚适而可?
问:《记》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
夫不变俗固也。
固有美恶,又可概而不之变乎?
如是,则固简者得藉以为说,睹恶俗而恬不一变焉。
将驱其俗以就吾礼,又虑夫安于故习、有不得已而就焉者,非中心乐而成变也。
君子之于礼,如何可行
愿以闻其说。
问:战,危事也,虽机变百出,或鲜克以济。
长勺之役,曹刿庄公何以战」,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曰:「可以一战」。
噫,矢石既接,敌者在望,驱生人而就死地,而曰我察狱能以情,可使之一战必克乎?
之言,偶取于当时耶?
可以为后世用兵之术耶?
问:昔者洚水氾滥,蛇龙交人之迹,禹导而行诸地中然后九州以浚,而中国得以食。
河自金堤之役兴,其故道迁而横流肆者后世不绝
濒河之地,或种不得下,有既耕殆穫而随被水害者无虚岁
欲顺其性而从其所自流,则有毁城坏亩之患;
将坚其防以禦之,然水行地上不决则溢,未见其可禦也。
讲河策者,必有长利
问:孟子齐宣王以为:「明堂者,王者之堂,欲行王政,则勿毁」。
噫,圣人君世,其道德仁义,凡可以为治者莫不讲,鳏寡孤独莫不有养
虽无是堂,王政可勿行乎?
偃然自得九重之上,弗讲其所独治之具,而施仁弗先夫四者,又可以王政乎?
若是王政之行否,果系一堂之存毁乎否也?
既曰「王者之堂」矣,于齐焉得有诸?
之旨安在
诸君试辨之。
问:《书》称鲧堙洪水汩陈五行,帝乃震怒,弗畀洪范九畴,乃锡禹。
噫,天高在上,将睹其赫然震威以怒鲧,又谆谆然有所命以锡禹耶?
不然,岂箕子之言过耶?
抑禹得九畴,其取以治水者果何法耶?
及夫天下之水而注之海然后九州之土以定贡。
八州者,先田后赋,莫不皆有贡,而冀独反是,何耶?
问:夫子曰「吾四十而不惑」,孟子曰「四十不动心」,有以异乎?
无以异也,是二者圣贤少时不能,必待四十而后可?
孟子以为颜渊具体而微,且短命,是未尝至四十也。
不至夫子之年已不惑,则过圣人远已,乌在其微也?
若犹未也,既未能无惑,其于圣人之道有不足者矣,乌在其能具体也?
诸君为辨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