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种谔擅入西界1068年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二、《郧溪集》卷一一、《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三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十月二十四日,召两府大臣入议。
外言窃皆传种谔提兵入据绥州横山豪长挈族内附
如是,是岂朝廷之福耶?
聚谋累日,策将安出
事虽隐秘,不漏针芒,然趣贾逵窦舜卿就道,以母沆为转运使,发京师兵及银数十两备刍饷,出锦袍银带赐降者,观此,则殆将两持首尾未有决然安危至策也。
前言不可横山,及见手诏,以谅祚顺向深戒边臣无得生事,臣以为信。
今乃知朝廷外示绥静内包阴计,兹岂帝王大略哉?
尊用变诈之士,务为掩袭之谋,乃战国强暴君所为也。
陛下初履天位,犹处谅闇,宜念祖宗蒙成太平之业,以渊静镇海内,仁泽民心
不及虑此而过听一二邪臣之说,欲以奇谲边功,此天下尽知其不可陛下以为可冒而行之,闻者莫寒心
种谔之夺绥州若不陛下风指,安敢一日不俟上报,径驱数千卒直捣境乎?
不然,则擅兴有罪陛下何为而不行诛
中国信义四方,既约束边臣无得生事诏墨未乾而夺其地,信义俱弃,其曲在我。
彼将嫚辞请罪,则朝廷何以报之?
如彼怀不顺,衽毡裘犯边,我不得已而起应之,则士卒肝脑涂野而不辞,盖举天下之怨在彼也。
今无故而先扰之,彼将率乌合之众而来争,则士卒旅拒踌躇不行者矣,盖举天下之怨在我也,岂唯士卒之不乐哉
府库空乏,此四海共患
千金之费不给,则必赋诸民,则将见隳产坏家、弃父母鬻子孙以供军期者矣。
万一有奸雄之徒窥隙而乘之,啸为盗贼,小则剽屋庐,大则跨郡县
于此之时,溃烂不救,则于社稷生灵得无有负乎?
事有谋小而妨大者,正为此也。
种谔不顾国家始末大计,乃欲以蝼蚁之命,以天下儿戏,茍贪微功以邀富贵,此正天下奸贼若不诛之,则无以厉其馀。
以为陛下必欲逆折祸乱机牙,使不为异日之悔,则莫若下诏之罪,诛于塞下
薛向高遵裕杨定张穆之等,皆付有司次第以治其罪。
然后一介之使,持手诏还谅祚以绥州横山降民,遂明告生事,已次第伏罪,则彼又将何求于我?
如此显示中国履信之美而复收远人向化之心,无遗折戟之费而事立解矣。
如有言者希望,犹以为不然,此皆非忠臣岂敢犬马之馀生而保天下之事乎?
以太经天四方地震,皆为兵象,窃恐兵祸起于横山之议,今见其端矣。
使臣言之验,则朝廷之福也。
伏望陛下上观天戒下察人事,以宗庙社稷为念,以四海生灵为意无令天下无罪之民为奸臣所误。
今诛一奸臣而天下,其利害较然可见陛下决意之无疑,臣不胜区区之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