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进鲍极注周易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三、《郧溪集》卷一二
易》与天地俱出,而隐于视听之表,伏羲始钩而得之,象之以卦,经文王孔子然后其道益完以显。
故其为书最古,最为宏衍幽深魁卓不可穷。
后世学者终身穷考而欲究其奥极,常患不至
故其注释者,比他经为最多。
康成博学其所解经莫不传于世,至于注《易》,则学者所不齿。
晚乃有王弼者,自而降,有陆希声刘牧,此最可称道
为义多老庄无用之说,希声文王孔子系、象而著以己说,兹非罪人乎?
然其差胜
牧之注本,沿蹈于希声而又益以茫昧荒虚不可究之象数
兹数子者,俱不免诋訾,则宜说者之不息也。
臣伏见某官强力积学,深于《易》义,致思十年,别为注解,斥诸家浮杂,抗圣学而独骛。
包罗大义横穿直贯
其有高处超然出于学者意外
臣实惜其堙郁而未能光明于世,辄令缮写,编成五册共一十卷,谨随状进呈
乞下儒臣看详特赐施行庶几传经之士,有所开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