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宜城县木渠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九、《郧溪集》卷一五、《襄阳金石略》卷九、乾隆《襄阳府志》卷四、同治《宜城县志》卷九、同治《南彰县志》卷二三、同治《应山县志》卷三四
木渠,襄沔旧记所谓木里沟者也。
出于中庐西山,拥鄢水,走东南四十五里,径宜城东北而入于沔。
后汉王宠南郡,复凿蛮水与之合,于是溉田六千馀顷,遂无饥岁
曹魏时夷王弟兄于其地聚民万馀家,据而食之,谓之柤中故当时号柤中天下膏腴
吴将朱然尝两提精兵争其地不得
其后渠益废,老农辍耒而不得耕。
治平二年,淝川朱君为宜城
治邑明年,按渠之故道欲再凿之。
曰:「此令事也,安敢不力」?
募民治之。
凡渠之渐及之家,悉出以授功,投锸奋杵,呼跃而从之,惟恐不及
公家束薪斗粟之费,不三月而数百岁已坏之迹俄而复完矣。
功盖起于灵堤之北,筑巨堰鄣渠而东行
蛮、鄢二水循循而并来,南贯于长渠,东彻清泥,间附渠之两涘通旧陂四十九,渺然相属如联鉴。
高畜下泄其所治田王宠时数相若也。
馀泽之所及浸淫中庐、南漳二邑之远。
异时之耕者,穷力而耨之,不得槁苗则得稗穗。
今见其苕嶷然,皆秀而并实也。
刈熟之日,囷廥莫容,则委而为露积
虽然,此犹未足见惠也。
至于大旱赤地焚裂而如赪,则木渠之田犹丰年也。
于是民始知朱君之惠为深也。
穫而食之,曰:「此吾朱令之食我也」。
以其馀发之于它邑,亦曰:「此吾朱令之食汝也」。
然而朱君之为是邑才逾岁而去,经始之作,其美利未尽发。
如其来者继缉之,则地力可无遗,而襄沔之间厌食香稻矣,则将委藉而有不及敛者矣,则将腐朽燔烧之矣。
如是木渠之利讵可较邪?
予既为之作记,且将镵之于石,则又欲条其事附于图志王宠之下,庶乎其后世复有修木渠之利者,于此又可考也已
朱君名纮字某嘉祐中进士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