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奏乞察小人邪妄言状元祐八年十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四、《净德集》卷五、《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九一、一○一、《东都事略》卷九四《吕陶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续资治通鉴》卷八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察谓人君深居九重尊高如天,虽有圣智,亦未能周知天下之事,必以纳谏为先。
既能纳谏,则臣子可尽下情,以陈治乱之要。
陛下听政之初,臣备位侍从朝廷之事,得以论思,敢竭愚鄙,少报万分之一,愿陛下特加省览
臣伏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于今九年垂帘听政天下安治
一旦四海之养,凡在臣庶痛心泣血无所逮及
方其得疾之初,陛下忧形玉色,躬侍药食衣不解带
告于天地社稷,祷于宗庙山川薄刑赦罪,释逋轻赋,凡可以祈福禳灾之事讲求备至
及其疾势大渐,则召高族子弟入于禁中丁宁抚慰,有安心免忧之言。
既以大殓内侍有需索酒食者,礼部臣僚方当哀毁不可为闾阎鄙俚之事,恐累圣德
陛下即从批奏,遂罢其请。
继有手诏称扬太皇太后临朝累年抑损外戚未尝假借无以报称盛德,议于高族子弟推恩
又虑诸处应奉山陵有劳费,遂令降诏有司,并须遵依遗诏指挥
远近臣子,闻此等事无不感叹,皆谓太皇太后陛下天地之功,于社稷万世之力。
陛下深知本末,尊而报之,一言一事不敢违戾太皇太后之意。
上合天心足以万寿
下副人望足以四海
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然臣于此时,以无可疑而为疑,以不必言而为言,则其罪不胜诛矣。
所恃者,陛下仁而好谏,明而察物,必能赦臣私忧过计之罪尔。
盖自太皇太后垂帘以来屏黜凶邪裁抑侥倖横恩滥赏一切革去小人之心,不无怨憾
万一或有奸邪不正之言,上惑圣听,谓太皇太后旧臣更改政事今日陛下既亲万几,则某人复用,某事宜复行。
此乃治乱之端,安危之机,君子小人消长之兆,在陛下察与不察也,辨与不辨也。
陛下察其是非,辨其邪正,使非不敢胜是,邪不能害正,则君子进小人退,天下治而安矣。
元祐之初,臣任台官,尝因奏事帘前,恭闻德音宣谕云:「朝廷政事若果民有害,即当更改
其他不系利害者,亦不须改」。
每改一事,必说与太后,恐外人不知
深思此语,则太皇太后凡有更改固非出于私意,盖不得已而后改也。
至如章惇悖慢无礼吕惠卿奸回害物,蔡确谤毁大不敬李定不持母丧张诚一盗父墓中物,宋用臣掊歛过当李宪王中正邀功边事皆是积恶已盈,罪不容诛
败露先帝之朝,必须不免窜逐
暴扬陛下之手,亦合正典刑
以此而言,则太皇太后所改之事,皆欲生民之便;
所逐之臣,尽是天下之恶,岂可以为非乎!
恭惟陛下聪明圣智,出于天纵是非邪正进退可否,必已了然于心,岂待人言而后辨?
臣乃不避斧钺之谴,喋喋以告陛下者,亦婺妇不恤纬而忧宗周之意也。
夫婺妇以组织为事,惟经纬是恤,今乃不恤其纬,而以周亡为忧,固可怪矣。
愚者千虑,亦有一得狂夫言之,明主择焉。
臣又闻昔者明肃太后称制之日,多以私恩遍及亲党听断庶物,或涉过差
及至仁宗皇帝亲政之初,臣下遂有希合上意,言其阙失
仁宗察见情伪降诏止绝,其略曰:「明肃太后夙承先顾,保佑冲人勤约之风,化流四海
号令所出,或听断从宜,盖机务之实繁,虽旰昃无暇
赏善罚恶惟命令之已行;
革故鼎新非孝思之所至
易月方临于庶政虚怀觊纳于谠言
其有罔识远图,靡循理体,达于闻听,姑务矜容
多形琐碎之言,复有迎合之意。
宜申诫励,以警奸回
明肃太后垂帘日所行诏命已经施行诸般公事,更不得更辄上言」。
于是天下之人,皆谓仁宗深念社稷之功,能全子母之爱。
圣听广大超越今古,载在史册垂范后世陛下所宜法而行之。
臣愚窃谓明肃太后之政,时有过阙仁宗念其保护,尚降诏书不容小人辄有议论
而况太皇太后垂帘九年,所行之政,皆已便民,所逐之臣,各已当罪无可拟议
万一小人狂妄献言岂可容哉!
岂可信哉!
陛下明示黜罚杜塞其端,以副天下之望,以隆宗社之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