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言六事并乞罢京西路转运副使元祐二年八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五
臣近拜疏具陈本末,乞罢言职,免使纷纭之论,烦惑天听孤危之诚,必蒙圣察
继闻除臣外路转运副使,虽陛下知臣无他哀怜全庇,未遂诛戮,犹欲付之一道,养以厚禄天地父母恩泽深厚,其幸极矣。
然臣尚敢冒鈇钺之盛,倾布腹心,求免寄任者,盖为陛下以臣为是党人以臣为非受恩陛下得罪党人故也。
陛下以臣为是,公也;
党人以臣为非,私也。
受恩陛下,则生可保也;
得罪党人,则死不可保也。
当此之时,臣欲不言而去,则负陛下拔擢生成之恩,不有鬼诛,必有人祸;
臣欲言之而去,则议者必谓臣因罢职补外愤怒狂躁,敢肆譊譊
则臣言与不言,皆可罪也。
虽然,臣今日谏列,则犹可言,明日罢去则不复言抱恨而死,目不瞑矣。
臣宁取愤怒狂躁之责,而不忍陛下拔擢生成之恩也。
盖为皇帝陛下祖宗社稷之寄,恭默不言太皇太后保佑嗣圣,务以德治,帘外之事,有所不知
与谋天下之政者,惟执政数人而已
每与询求朝廷阙失者,惟台谏数人而已
每使谈演经术开发圣性,以充广道德仁义之实者,惟讲读数人而已
则居此职者,安忍回邪欺罔陛下乎!
台官阿附弹奏执政应之于内,讲官怨仇欲报谏臣助之于外,在臣一介,固不足恤,然此风一启,非朝廷之福也。
何则
今日一小官而击去明日恨一大吏中伤,推此而上,何施不可
陛下他日觉之,亦恐根株已深而刬除不易也。
况臣今日已后不复面见清光无由上章疏,故于此时,敢效古人尸谏详悉条陈当今之事,以补前疏之略,愿陛下之者六,然后退就鈇钺,亦未为晚。
伏望陛下宽臣愤怒狂躁之罪,一赐省览幸甚幸甚
臣闻本朝故事,为御史者,有两府举主,并须回避
置台谏以检察两府之过,若用其门生故吏,虑致徇私,此祖宗御下之机权,至深至密。
近岁以来,此制隳紊,只避亲戚不避举主
昨除杜纯侍御史明知韩维亲家,略不回避奋然用之,无复忌惮中外传闻莫不骇叹
杜纮之子为韩氏婿,情爱岂不相厚动息岂不相通
有过不言有怨则必为之报,害政之端,莫甚于此
虽已罢去,臣深恐他日两府又用其亲戚门生故吏台谏表里作事,以误朝廷
今日不可不言而去,此愿陛下之者一也。
本末如此,而人不敢言者,畏韩氏之势也。
韩氏之势诚可畏矣。
宗道左司宗古司封宗师卫尉刘攽中书舍人,未甚过也。
陛下方以安静为治,进退大臣,务全恩礼,臣亦未敢指此诋韩维也。
至于近日,则颇专恣,以宗文光禄丞,又有待一而权军器丞者,又有夺吏部之阙而为北京通判者,乃其子与侄也。
孔宗翰刑部侍郎杜纮大理卿张元方府界提点辛雍太常博士马玿清河辇运宋彭年司农少卿,扬景谟开封县谢景温成都扬州郭茂恂贪赃放罪晋州,徐耘待阙,差磨勘染院物帛,皆其亲也。
臣方欲极力言之,而自遭枉奏,势不暇及。
韩维虽已罢免,臣恐他日宰执有如维之强横
今日不敢不言而去,此愿陛下之者二也。
朝廷太平无事尊贤重道,起程颐山林之下,而任以劝讲日侍天子之侧,而访以道义,则非礼勿动,非义勿言可也
今乃讲读之罢,往往内侍密语,非其体也。
向者皇帝陛下偶因发嗽,未御讲筵申请今后须得关报,亦骇中外之听,不知义也。
详定学制疏缪无取礼部逐一駮正三省至今依违未决,议者非之。
臣又风闻汝州侵占民田数家起讼,邢恕在彼两平其事。
未审其实有无,果无之则是他人恶语加之也;
果有之,则殊非朝廷所以之意也。
臣知此久矣,未深信之而不言也,至于今日,则不可不言而去,此愿陛下之者三也。
古者冢宰制国,用于岁杪,量入以为出;
公制礼,太宰九式均节财用
然则邦家经费,乃执政所当留意也。
聚敛之弊,蠲除已尽,而浮冗之费,殊少裁节,虽降诏委官,裁减冗费,而所减者惟将官公使一项,岁可省十万贯,其他则皆细碎毫末耳。
臣恐他时所入,不足以所出未免过取于民,宜诏三省户部裁定国费,革侥倖,戒姑息,上以益国,下以厚民。
此愿陛下之者四也。
国家宗社所以延长万世德泽及人,沦浃骨髓者,盖惩秦汉以来至于五代之弊,无族诛,有贷法故也。
天圣中天下刑名疑虑情理可悯者,皆许上请,例蒙宽贷州郡应有不应奏之罪,则与免驳勘
自昔至今,由死得生者,不知万人矣。
近岁删去此条,于是天下之狱,在可疑可不疑、可悯可不悯之间者,皆畏駮勘,更不奏请率皆文致其罪,处之死地。
臣恐刑狱益密,而滥死者众,则与免駮勘之条不可复,此愿陛下之者五也。
夫君小人之道各有消长,观其大势何如,则治乱可知矣。
君子并进则治,小人汇征则乱,世主所以防微杜渐而谨其用舍也。
朝廷选拔材器澄清流品,勤亦至矣,而间有小人杂于其中不可不虑也。
王安礼者,有吏材,晓民事,委以藩郡,乃其所长,然其人操行污浊心胆粗豪神宗亦尝称为恶人
既差成都,必过阙下,不宜留在朝廷
许将成资,宜令速赴新任
卢秉者,昔任两浙提刑创兴盐法虐害东南至今疮痍未复。
渭州处置边事,惟求合宪之意,曲奉于宪有如尊亲尝荐之。
将次服除决不可用,宜置之散地
苗时中李南公路昌衡辈,皆刻薄之资见于已试,而又任之以经略发运使之职,必无以朝廷德意惠养元元矣。
此愿陛下之者六也。
凡此六者陛下既已知之,愿以圣谋英断收揽威权,运于掌上,使大臣小吏不敢为欺天罔日之事,则宗社幸甚生民幸甚
臣虽朝去阙廷暮死沟渎,亦无憾矣。
臣既与当途之人多有仇怨,今转漕之职,必难安处未免烦言,重浼天听伏乞除臣远小一郡,俾安其分。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