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东汉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净德集》卷一六
天下国家之权,不幸而为小人所乘,则生民受敝,社稷有可忧之渐。
于是忠臣义士痛心切齿合谋共力,犯大难而攻之。
之而胜,则天下赖之以安;
攻之不胜,则继以死而无憾
然其势常不胜以及于死,天下从而悲之。
窃尝考求成败之迹,为之深思远虑,而见其亦有可禦之策,不必犯难以攻而使之不可胜,盖先几之谓也。
小人而能窃天下之权,则安有无故得之者哉?
其始也,盖天下有不幸之事,君子不为之办,而小人办之,幸而有成以为其功,以固结世主之意,于是气燄炽烈党与盛大
后之人君,生于深宫,溺于近习熟闻其说,而谓斯人足以办吾事也,则又从而亲信之。
天下之权为其所乘,至于丧乱不可解。
世之君子既有扶衰持危之心,盍先天下之忧而为之谋,使办事在我,而收功不在于彼,深防其源,痛遏其流,则奔冲决溢之患,不及后世岂有因之而遂丧天下者哉?
惜乎始也不能一出力以办其事,由是不在吾而在彼;
既以启其强梗之渐,以遗后世及夫权移势立,而乃与之力决胜败于死生之际,多见其重不幸也。
譬如百金之剑授于盗贼,逮其行劫有人一旦不平暴戾,敢持梃而搏之,反至于死,死之者固无愧矣,授之剑者安可逃其责耶?
东汉宦官之盛,自郑众始。
之盛,以和帝幼弱,而有诛窦宪之功。
其后国统遽绝,母后临政孙程定立顺之议,曹腾参建桓之策,朝廷纲柄尽付其党。
陈蕃何进窦武之徒,怀愤奋发,欲清妖祲,而不免殄戮之祸,刘氏龟鼎由此沦失
使诛立顺建桓之事,当时将相能收其功,而不出三凶之手,则奸佞之势,岂遂滋长而至是邪!
忠臣义士亦未遽然之死也。
唐之宦官,亦大类此,自辅国元振之后,其徒日益肆横不可禁。
二人者,其始亦有宝应定策之功,故其终乃有甘露之事。
前世安危成败明验炳然可见者矣。
呜呼
功者,忠义之实也,君子所宜有,非小人之所可居也。
小人居功,微则利己而害物,巨则至于天下岂独宦官而然乎?
天下大节者,然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也,几微付畀之际,敢不慎哉!
《师》之上六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夫处师之极,为所归,以大君之命,而有开国承家之事,岂小人而可用乎?
圣人所以深明治乱大计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