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枢密刘公墓志铭1087年6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一、《净德集》卷二一、《宋元学案补遗》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元祐元年三月某日枢密学士朝议大夫、充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兼知渭州军州管内劝农使彭城郡开国侯食邑若干户、食实封若干户刘公以疾薨于位。
驿奏至,朝廷悼之,遣内侍护丧以归,赐赠加等,凡所以赈恤其家者甚厚,诏赠太中大夫
明年七月某日,乃葬于颍昌府某县某里,循礼考吉,务其称也。
公讳庠,字希道,世为彭城人其先汉楚元王交之后
曾祖讳某,祖讳某,皆恬于隐晦爵禄不及
考讳某,博学知道,为世大儒,有器业可巨用,不幸龃龉,终青州观察推官门人考其德义谥明道先生,累赠银青光禄大夫
李氏,生显家,有贤行治家教子如古烈妇,以公贵累封某郡太君
公少孤,八岁能诗,为石曼卿所器。
年十四,以文谒明道先生之友蔡文忠公,公奇而婿之。
文忠遗奏,试将作监主簿,调宋城县主簿
程文公荐,改陈州司户参军,移莫州莫县,治塘水,溉民田千顷
嘉祐二年进士第六年,迁著作佐郎知河南府伊阳县
英宗践阼,迁秘书丞
修奉昭陵百货之须,动辄千万,公治之有序邑人告病,而官亦足用
太常博士、充高密广平两县教授
是时两制御史,知制诏蔡抗荐公可任
英宗以灾求言,公即上书论世务十馀条
英宗嘉叹,以书示宰相韩忠献公,且问所以,韩以不识对,上益重之,遣内侍宣旨有「甚知才美」之语。
遂用荐除监察御史里行
及对,英宗曰:「欲用卿久矣,有大臣言卿与蔡抗亲,朕答以内不避,虽亲何害」?
搢绅士大夫以为用公之当。
九月壬子朔,日有食之,未数日,陈张幄具后苑,以待宴幸
公言去日食太近,非畏天之威,恐惧修省也。
乃为罢宴
会圣宫仁宗神御殿宏丽过制,费钜万,公谓「天子之孝,不在宫庙奢靡,在继先志,隆大业
营建甚盛,非所以昭先帝俭德」。
英宗为损其制。
襄阳郡王允良郊祀不陪祠,久罢朝谒,公陈其桀傲上帝无人臣礼
奉宸失盗,公劾巨阉领皇城司职事者,以严宫城之禁,「愿陛下不以近习天下法」。
英宗曰:「法令之设,内外一体」。
翌日都知以下论罪
李珣销金开封府中旨辄释,公累言乞正国典
请对,又陈之。
英宗曰:「朕岂私一李珣邪?
仁宗外家,若行之,天下谓朕如何
更不须言」。
公知上意如此,方已其论。
又尝言:「命令失,名器滥,则知制诰词头门下封駮,愿申饬臣子举职故事
谏官、御史所以补阙失,柅违谬,宜增其员」。
吕诲等既去位,公累疏乞留。
又求对,奏:「忠正敢言,意在爱君陛下奈何轻斥之,以累盛德」。
上曰:「朕本不贬自是不肯留尔」。
恳请召还,词不少屈,时论韪之。
英宗不豫公力陈「日食星变,宜崇俭纳谏,布惠泽,以解天意,则转灾为祥,圣体当享无疆之休」。
久之朝政多自中出皇嗣未立,人心不安
公独拜疏,谓:「太子天下本。
汉文帝唐太宗皆于即位元年预建太子,为宗社无穷计。
颍王长且贤,愿陛下亟立为皇太子」。
感悟大位遂定
又请颍王侍禁中,阅天下奏报,降付如平时,俟康复乃罢,则圣躬便于颐养机务不壅;
宰臣韩琦枢密使文彦博夜直,以安人心
英宗崩,百官福宁殿太官肉食
公谓「先帝四海臣子岂知肉味?
请给素食,庶近礼」;
州郡子弟纳贡,贺即位,恩补过幸,宜罢去」。
事虽不行识者以为是。
神宗登极,恩补主客员外郎殿中侍御史里行
未几,迁右司谏兼提举国子监
一日神宗语及汉武事,公对曰:「王者当上之德,下迹文、景之治汉武不足陛下道」。
神宗悦其忠。
边臣邀功致戎者,本非朝廷意,公疏奸谋,请寘于法,以谢天下。
下二府大臣措置边事之宜,定以公罪庶几不茍简误国事
又陈中国御戎之体,守信为上,武帝深入为下策。
宝元时元昊叛,五来五背,天下为之困敝大信,舍近功为国长利
古者冢宰国用,量入以出,请诏二府大计
京师久不雨,蝗害稼,公引王弼、京房说以为不能固阳,故不雨;
安禄兹谓贪,厥灾虫。
请黜臣下不胜任、安禄无德蔽恶为孽者,则雨以时降,蝗不为灾。
又乞贳孙琪,留马默以来直言
优容王陶,以全恩旧
公之启沃献替,正纪纲,纠奸佞,著闻于人者如此
其秘词切论未尝语于私者,则莫得而知也。
是年秋奉使大辽
故事两朝国忌不相避,公将还,度以正月八日白沟,宴用乐,然是英宗小祥也,公具以告,愿于涿州插宴,则八日雄州,且行香得遂臣子之志。
辽主叹美,从公言
使还,除集贤殿修撰、充河东转运使,盖公论刚果权贵忌之,而利其去也。
时晋地旱饥,军费日广公计一道之产,惟铁利为饶,请复旧鼓铸,通隰州温泉盐矾博易济用
请募入粟塞下,预为足食计,悉听之。
俄迁起居舍人、除天章阁待制,改河北都转运使
契丹入侵霸州土场为己地,兵疑我,河东亦奏契丹徙帐西京朝廷为之动。
公验状,公曰:「云朔去岁饥荒,孰便于屯聚
今往西京者,不过集部数万人,西胁秉常南疑中国尔。
安肯舍定州平易之涂,趋并、晋险阨之地而入寇乎」?
又以五说料其必不能有为,宜安静持重以待,可遂无事
后果公言
二股河之役,兴兵无馀力,边城遂不完,公谓城垒之设,俯瞰敌境,势不在河防后,请辍二股役兵,备霸州等城,以严守御。
黄河春夫御河继之,凡十七万九千人,期以期月罢。
公谓今年河始东流,其南北岸创堤防千馀里,以夫役土功,力不足用,虽责以速成未见实益
减半先治其急,而徐其他,则无枉劳民之患。
诏约二股北流口,以拔水势
公言:「河方东流,而遽遏其北,则澶、滑以下,将有溃溢之虞。
傥以岁月分杀其势,渐议闭塞,乃得治河之策」。
宦者程昉益兵御河之役,欲以奏功
公谓督工盛夏,则暍死者众,乃奏缓之。
又请销开塘口水势外示设险之方,而内不失蒲苇樵苏之利。
朝廷皆信其
青苗令始下,公谓不可行,奏愿罢之。
岁馀,差知成都府,以亲年高不拜得知真定府
属并晋用兵之后民疲不聊生,上以安辑之旨谕公,又除河东都转运使
至则宽力役,蠲逋负,赈流散,以称上意
凡三阅月,乃召还,知开封府
前此,议者置厢官分治府事,凡轻罪听决遣
公谓:「京师豪右厢官轻人不畏,或缘而宽纵有罪
政出多门非所肃清浩穰之术。
赵广汉尝患二辅乱其治,犹欲兼之,况厢事之末乎!
请罢蔡确沈振,愿殚力公事,以报万一」。
是时宰相王安石用事,与公异论主于安石,见公不庭参
公谓:「朝廷之仪,安可以私废」。
上疏辨之,由是上失宰相意。
神宗亦尝谕之曰:「卿柰何不与一二大臣协心济治乎」?
公对曰:「臣子君父各伸其志。
知事陛下不知王安石」。
不数月,除龙图阁学士知太原府,充河东路经略安抚使
朝廷二鄙为虑,谓公深知西北事,故以阃制付之也。
前帅尝建惹凌议,不足威武,公奏罢之。
夏国降羌数千人,公虑其为患,请遣诣境上,召其君归之,有不去者,乃留,外以示大体,内以消奸萌两得其策。
事未报,果有谋归者,中旨亟令徙内郡,公谓:「降羌迁则生变,宜假宴犒渐移徙至太原并边无虞比次区析华人之中,久则吾民矣」。
从之,塞外以宁。
累请复宪州以重形势,还置惠宁、肃定、神木三堡,以备应援
请募兵民子弟之彊劲者为勇敢,以壮军声
如汉谪民戍边故事下流巨蠹积奸者,择少壮贳罪徙河外,以实边徼
皆可其奏。
契丹侵疆谍者谓有称兵意,朝廷问公,以为未必然
岢岚雁门济师,皆不应
契丹主驻云州,遣数骑涉吾境,逻者得之契丹驰檄纷辩不已
公奏曰:「契丹意在疆埸,持此为端尔。
臣刺知云州无兵,朔应艰食,愿朝廷缓答而峻拒之。
盛夏,兵未必至,惟以有备待非常,乃得计
愿遣刘忱等至境上,姑以理谕,臣俾将佐饬兵观衅而动,此事机也」。
朝廷契丹使言顺礼恭,及持敦睦和好之说,乃录契丹主书付公,谕以地界,且通商
公复奏曰:「臣窃疑契丹此举本心,盖见朝廷尚未克复河湟不得不唇齿之计,故以此尝我尔。
今欲争辨积年已定疆界,曲固不在中国而在彼,则泛使之来,礼宜偃蹇而反恭顺,辞宜高抗而反卑逊,臣窃恐其意别有所在也。
敌意无厌,朝得寸,暮求尺,必又有侥倖之请,宜直以拒,或与以不当得之地,既杜其奸,未必不疑中国有谋,用此以之者
妄意于我,背盟伺隙,恐非岁月可解也」。
公争之既不能得,会遭太夫人去位,后竟以黄嵬山分水岭地与之,公常以为恨,士大夫为国远虑者,至今惜焉。
郡邑酒户,月以课入供河外,远或至千里公请以季易月
麟、府州汉户之单丁与蕃族之内附而遇歉者,檄有司蠲其役,且著为令。
俗尚焚骸,贫不克葬者,遂委不视,为竁四穴藏之
公在晋二年治兵与民,皆得其心,以静制寇,不劳而服,父老至今犹能称道感叹不已
丧既除,又差知成都府
久安无事朝廷德惠抚之,官吏纵情分守,公一切齐以法度上下宜之
细民竞利,以高直坊场破产不能偿,相继箠死或自杀公请蠲所负,以惠远人,乞推之诸路。
天子可其奏,获免凡数十万计。
文州蕃族有复雠者,当以蕃法论,朝廷欲加诛,请赦之,以宁边圉;
缘罪徙内郡者,愿复之,以示恩信
西山六州与汉人为婚姻者,请禁之,以防后患
从公奏。
至于石室黉舍增置学官,广朝廷教育之意,又新乖崖张公为书韩忠献公立祠下,慰蜀人之思,皆有助于治体也。
礼部郎中、知秦州,充秦凤经略安抚使
以失举,降秩一等,改虢州
及期知江宁府
官制行,易朝请大夫
未踰年,又坐失举,降秩滁州
三月特起青州,充京东东路安抚使,又徙知永兴军
时征西戎无功调发恟骇关右骚然天子震怒大臣无敢议者。
公过赐对,言:「虚内事外,恐动根本
边隅之患,特手足之疥,圣德涵容置之度外天下幸甚」。
上嘉纳焉。
陕右保甲行团教法州邑扰动
公奏曰:「军旅之后年饥人劳,正当完养其力,宜权罢教,俾之少休」。
乃得罢一年税租
苗役之逋,荐饥不能偿,请倚阁以纾其乏。
流徙汉南者,请依富弼青州赈济术,俾京西安集之。
移税往他州,民不堪其劳,请宽下户
诏皆纳可。
南山逃卒百人,依聚山谷时出近县,或杀官吏,厚遗山民耳目,因保甲团教掠兵器,驱村落马骡乘以遁。
捕者虽勇锐,终莫能遏,长安大恐。
于是山中居民入保,奏罢并山团教,令歛外马悉归州县,乃发兵驱之。
未几,贼势自蹙,遂歼凶渠,而支党亦溃矣。
是年十二月,拜枢密直学士,旋除知渭州
转运使军储非其术,按版籍强民以供,公揭榜罢之,增物价而民来愿输者众,廪计大实。
边吏请发兵,公谓疆圉无事,遂不遣卒,无他虞。
弓箭手屡以戍废耕,公下番休之令,凡旬有五日而罢,边户便之。
朝廷与民休息有怀四夷之意,公亦以绥边弭寇为先务不幸在镇三月而卒,故宏规远略,未施一二也。
初,公感疾,有大星陨于正寝,人咸异之。
及其没也,华人戎族皆恸哭
讣至京师太皇太后嗟悼之深,且谓:「如刘庠不过数人,方将召用,而命不少假」。
搢绅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伤之。
呜呼
刚方直谅,学造本统通古治乱安危之孰为,积深而蓄厚,亲逢睿明被遇隆眷,发为爱君忧国之谋,推为泽民恤物之利,贤者事业,盖无愧负。
惟屡忤权贵不忍一俯己徇合,悠然四方,遂至终老,此可悲也。
太皇太后宗社万世计,保祐嗣皇裁决大政,图倚旧德,共厎治安而公不及见焉,此重可悲也。
公娶蔡氏,封安康郡君
六人
端夫凤翔府观察判官先公五年卒;
三人早亡;
敦夫承奉郎
宽夫承务郎
一人,适定州北平主簿朱师略。
孙男二人:沔,假承务郎
浩,早夭
一人尚幼。
享年六十四,有文集二十卷奏议三十卷,藏于家。
不喜治生禄廪所入,均以赡族人
使契丹得金币,则以葬宗党之贫者,凡二十馀丧。
之子,互以恩补,故捐馆之日,宽夫犹未仕,此人所难能也。
储宫之议,公尤晦密,终神宗一朝知者,此又难能也,视古君子何愧耶!
蜀茶之初禁,陶知彭州,辄条其害以闻,朝廷委公与部使审议,公以陶言为然
陶既罪废,公又累疏辨之,知我可谓矣。
八年,见公于渭,从容语议慨然忧天下之心,至明年而亡矣。
德业始终大概,陶可得而知也。
重以诸孤之勤请,敢哭而铭曰:
彭城之刘,实继楚元奕世有显,又生公贤。
惟公之贤,以刚济忠,献告二后,靡言不从
治平之末,独建大议天人合符,传以神器
始终一朝公晦不言,方之古人,孰为后先
公忠自将,义不附会天子倚信,用公于外。
公之在外,十有八年,威扬惠浃,卒老于边。
离明坤载协德而济,黄发在廷,惟公已矣
生有大节没有重名敢告无穷,勒之斯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