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罢追帝孔子熙宁七年十二月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九一
臣伏准批送下判国子监常秩李定黄履吕升卿劄子,奏为乞追谥孔子帝号,及乞于孔子建立孟轲扬雄像貌加以爵号岁时从祀等事,送臣等详议者。
臣闻用道治天下,孔子明道以传后世
,君也;
孔子,臣也,同为圣人道德同也。
圣人也,孔子圣人也。
而或为君、师,位号不必同也。
故道德存于人而所归常同,位号受于天而所遭常异。
此事理之固然,而名分所不能齐也。
然则孔子虽无位,岂害孔子之圣哉!
故历代尊之,庙貌荐奠,服被衮冕弟子侍配,自天子以下北面师事之。
或封其子孙世世不绝
陛下不世出聪明,有之位,而用孔子道德,以制作法度养育天下,其于二三圣人之业,可谓兼之矣。
左右之臣,推原道之所自建画大义,谓宜追谥孔子而帝之意义甚美。
臣愚惓惓,窃有未同者。
子路欲使门人为臣孔子所不与,今无位而帝之,虑非先圣本意
且孔氏虽圣,异姓也。
究考古今自非五岳天神追谥祖宗之同体,而以异姓帝号,于故事亡有
若以之显号发策,动观听天下,臣诚以为安也
陛下深采儒老从官广道德之意,折衷其论,发自圣断特诏有司先圣释奠大祀,使列于郊庙日月天神之次,礼乐祠事皆增而大之,及封爵孟轲扬雄赐谥立像侑坐配食卓然异于武成之祀,亦足以陛下兴儒隆师修德明道大旨
臣愚职为礼官,获奉明诏,使得预兹议,不敢回隐所见,以苟免违异之罪。
圣神裁幸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