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议官(下)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五、《圣宋文选全集》卷二一
王者各有所贵,道德,夏贵功,商贵老,周贵同姓,秦贵法吏西汉才谋东汉经术,魏贵文章,晋贵名理,周、隋贵氏族
所贵皆不同,观其所贵,则知其治体优劣
然最无谓者,其氏族乎?
非便国家也,非利天下也,非本教化也,惟私贵者之子弟,优足其彊党,使之蠹国渔食天下王者于彼何哉
氏族之家,亦有可用而大有补于世者矣。
如其不较术业累累贵之非公天下之道也。
古者世爵,有公卿大夫之子弟,则国为之置师保群众而教之,告之以《礼》、《乐》、《诗》、《书》、德行道艺之说。
俟其器成德就,然后名闻天子而升之太学次第官使之。
故四十而仕,五十而爵,古之通制也。
夏王官人以世,而成汤数之,谓之恶政;
尹氏世职,《春秋》议之。
今文武之臣,自五品以上远近年、高下其等,咸得保任子孙矣。
孙既官,又得保任同宗矣。
宗族官,又得保任其外姻矣。
幸而寿,则嫡庶之支、内外之戚,无不列为王官,古未尝恩厚臣下若此者也。
故有褓乳嬉剧之岁,天子赐之训诰爵命之矣,未能胜衣而袭以青紫曾不四方车马足数,而名籍省寺,加之士民之上,揭于才贤而未用者之目,此臣之所以叹息骇异而为之言也。
朝廷知古之所以置设官爵之意乎?
以民之喜为不善,恐靡然渐入于乱,故标榜尊异有德之人以为之师。
又以物广事众,一人不可兼听之,故选才智者使居众愚者之上,以分小大之务,而司民曲直如是而已,故用人不可不慎也。
提孩何为者,而官爵亟加之欤?
天下才德之士抱其器,或湮沉阨穷老死田亩而不得用,泯焉不若贵者提孩宜乎士心之有不得于上也。
国家进士明经之多,间岁一诏,数以二百为之常限,冠其选者始预京秩
贵者之荫,计岁且踰百名
进士声病之学,然取士正路本格也。
取士二岁而出一京秩,以恩为之者,辄百倍其多,可谓本末相侔
臣愿稍汰其弊而立年格,使文武之臣补荫如故,然必成童以上得以名闻,惟饰终之泽无格年齿
然后精为课试之令,不能礼律通时务者未许出仕,则公卿之子孙咸竟于学,几于重慎爵禄之渐矣。
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及与晋战,国人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
贵之提孩未可以官也。
国家之于臣下,禄之重、责之轻,生有荣、殁有报,泽非不加矣。
爵禄天下公器,惟圣神留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