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代人半刺 北宋 · 沈辽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二四、《云巢编》卷八
官阁下:古之士进谒先达公卿之门者,必有贽。
士之贽,羔雁也。
羔雁云乎哉
亦以彻其诚而已
其诚之著于外,于是知礼正贤否、决嫌疑
其所以有贽也。
羔雁之贽废久矣,至唐之儒者进谒先达公卿之门,以古贽为违众于是始以其所业文代之,其所以致诚一也。
某者州闾贱士也,不幸先人仕宦不及显而奄然诸孤,某宅是弊庐,恪是遗训不敢失坠,有惧诒辱。
先人教敕诸子者曰:「尔为士,先王之道虽在方策其所学者,古之人不得而见之。
今之世有先达名公大人,茍至吾州者,必造焉,毋以尔为愚而自弃也。
趋风而拜,倾耳而听幸而一顾之重,一言之教,岂若是窥陈编,呷糟粕而已哉?
譬犹日月之明,雨露之泽,临烛而沐浴之者可以终身之赐也」。
小子不敏,朝夕不敢忘。
而州乃甚僻左,其至于斯者,或持节以使一方,或总百城而临之贰之,皆先达之人也。
未始不造焉,其蒙一顾重、一言之教者,为不少矣。
佩之刻之,是以终身之赐也。
不佞窃伏阁下之名旧矣。
今乃身郎官之尊、半刺史之任,而临是诸吏,抚我百姓,斯吾州之大幸也。
某辄不自揆而将进谒焉数日矣。
或曰:「子执亲之丧,未有不笃于礼者也。
今既祥练,而以其粗服有位之门,其亦安乎」?
某曰:「所以先人之训也。
古之人自晋襄墨缞以来何尝不预朝廷之事?
矧是拳拳先志也,将俟终丧而进焉,则先人之训不早坠欤?
此乃某之未安也」。
是以揆日洁诚而彻名焉。
某之文鄙拙不足以阁下鉴瞩。
姑以其诚而献,亦与夫狂狷之士持一漫刺干典谒者为有间矣。
冒闻左右,伏俟报命
进之以为幸,退之以为愧,未可知也。
无任瞻望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