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娄秀才 宋 · 袁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九
再拜
前日辱携书见访,论庄周之《寓言》、扬雄之《太玄》为空文无所用,而又论古之尚《太玄》者,幸有人以沮息之;
今之尚《寓言》者,沮息之未有其人。
如此之论,在足下不当发也。
足下庄周扬雄如何人,而视《寓言》、《太玄》为如何哉?
原道德之大宗以矫习俗之敝者,庄周之《寓言》也;
仁义不离以绝乱世命之求者,扬雄之《太玄》也。
不得于性命之理,则此二书未宜读,而读之则茫乎
公知其意之所主矣,及反以其在己者,何有哉?
无异寿陵馀子之学行邯郸未得,固又失其故行,且匍匐归矣
今夫为学之弊莫甚于词章词章所以射利,故天下知务为此不知所以
学者剽掠片言数句,投有司所好,彼一见之,往往惊眩以为奇才奥学,故天下之习此风者,纷纷如也。
何异襜褕更为冠也,巧逐时尚,以君于宫巷嫔妇玩好为哉!
足下有意为学之际,不能知此之非,遽有言以排二子二子非所排也。
古之学者,信于所已知,疑于所未知
信于所已知,则学不失其序;
疑于所未知,则学不已
足下果务审其在己者,己定而后读此二子之书,以会于心之所自明,则得之又至矣。
切观足下所论之意,亦止于恤词场之弊耳。
今夫辞场以为学者,其弊极矣,二子之书,岂能为弊于其间哉?
仁义与道之说,足下乃有取于韩子原道》之言。
韩子不知道,故其说已自颠谬。
请观介甫所谓老子言其离,扬子言其合」之论,则尽矣。
足下谦谦若不取而求于其故,不敢不道未可以为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