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唐明皇 北宋 · 孔文仲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一、《舍人集》卷二
唐明皇之治,盛于开元之间,而衰于天宝之际。
唐之名臣崔群崔植之徒,皆曰用姚崇宋璟则治,任李林甫牛仙客则乱。
为是说者,固深知治乱之源者也。
虽然任君子则理,任小人则乱,天下之人皆足以知之,不待辨而著者也。
臣尝以为天下治乱岂特系乎任相之得失,亦人君所为有以自速之耳。
清净、慕无为者,开元之治所以衰,而天宝之乱所以致也。
何哉
人君崇高富贵之地,提生杀予夺之权,身居广宫,口享备味目视天下美色,耳听天下善声,凡所以顺心意、快嗜欲者,未有求而不得,招而不至也。
是以其志易骄,其情易肆,其恭俭逊谨之诚易坏,其淫佚奢汰之气易生。
而古之贤君不至乎是者,以有天下之忧累其心也。
天下之忧累其心,故日出坐朝中昃而后食,夜分而寐,未旦而蚤起,疲心焦思乎社稷安危元元利害之计,犹不自以为足,况有暇于燕游乐、声色之惑哉?
如是然后天下崇高,而不足以骄其志也。
故后世称尧之德者,曰以天下为忧,而不以为乐
岂特爱民恤物之诚,然后兢兢若此耶?
亦其势然也。
明皇中年惑于道家之说,晏然深宫之中,屏思彻虑,将以游心大庭追迹姑射则天下之忧固已不置于胸中矣。
人主尊安富乐,而又加以天下之忧不置胸中,此固般乐侈汰所由生也。
于是女谒险诐得以乱其志,近倖之巧言得以入其耳,邀功之将得以开其辨,聚歛之臣得以伸其说,而明皇方且默然于上,视天下之势日入于坏,而犹未知恤也。
所以至于天宝之乱与。
梁武帝溺于桑门之学,而台城之祸起,至明皇而又以道家之说败焉,则释、老之学果无益于治,而祇以乱天下也。
孔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治天下者可不戒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