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政事之要奏元祐八年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五○、《历代名臣奏议》卷四一、一○六、二一二
闻天爱养生灵,必命仁圣之君以为之主,而又生贤人君子于四方以为人主之用,使君倡臣和,共修善政,以代天理物而成太平之功。
故人立政,必求其贤人君子布列左右前后以为辅佐所以副天之爱养生灵之意也。
恭惟皇帝陛下,以仁圣之资,天授命。
太母以至至正恭敬节俭保护清躬九年成德
陛下至明独断中外归心太母可谓社稷大功而恩及四海矣。
陛下方当揽政之初,正是求贤之日,当举政事之要,随事以任人才,各用其所长,则上下交修治道成矣。
能敬受命,副天爱养生灵之意也。
窃惟今日政事要凡五事一曰人材不纯,二曰命令不坚,三曰朋党交通,四曰百姓穷困,五曰夷狄骄横
此五者,为敝已甚,须广求贤人君子,各随其材之所长而用之,讲求长策以去五弊
陛下必欲人材纯一莫若明辨君子小人,可用君子而使小人不可小人使君子也。
中正不倚,正直公忠者,此君子也;
奸邪阿附蔽贤营私者,此小人也。
既知其为君子,则必崇用信任之;
既知其为小人,则必消退疏远之。
信任之,谓当用于要近常令在内也;
疏远之,谓当随才领事常令在外也。
又当求贤人君子于四方则天下之贤才皆得而为用矣。
《书》曰「立贤无方」,谓不专一方之士。
又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谓进君子、退小人,在果断不惑也。
陛下必欲命令坚明莫若谨于更张,审于施设无以浅事辄废远虑无以辩言轻动成法
条法频改,则人情惑而不安
命令二三,则主威玩而不重
凡造令立事必先谋于大臣,使之讲究
大臣以为是,未可行也,又示于近臣,使之参考
近臣以为是,亦未可行也,又行于百官,使之合议
须群臣皆以为是,议论详熟曲尽人情不疑也,然后可以行之一定不可复变,必使中外上下谨守敬信如日星之灿然可仰也。
《书》曰:「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
谓作命所以示信天下,必谨之于初,既行而不可改也。
又曰:「虑善以动,动惟厥时」。
不善不时者,不可轻举也。
陛下必欲无朋党交通之患,莫若判别邪正辨察真伪
无惑先入之说,必取众多之议,则事合公当
不牵于所爱,必察偏私之情,则真伪自明
常使君在内小人在外,则朋党自消,交通之欢自无矣。
《易》之《泰》卦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君子进,小人退,则邪正分而泰道成矣。
泰者,天下安治之谓也。
《诗》曰:「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雨雪,阴也,比小人
晛,阳也,比君子
谓用君子,则小人自消也。
陛下必欲百姓困穷之忧,莫若赋歛宽平徭役轻简
丰稔和平,则安养富庶之,使常有馀力;
凶荒劳敝,则救恤休息之,使不至失所
臣下有宽百姓之请者,择而行之;
臣下有掊歛百姓之说者,一切罢之。
郡县之吏,别立举法,以隔私恩
知州通判知县县令,皆用公举不得恩例为请,则多得实材,可以分忧矣。
《书》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又曰:「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政事必于爱民,官得人善政行,民悦而归心矣。
陛下必欲夷狄宾顺莫若修文而立威制
愿面诏大臣精选忠实明信之士,付以帅权。
勿用怯懦轻诈之人,终误边事
保守封疆寸土不可弃之;
爱养生灵一民不可失之。
如其恭顺听命可行恩信如此文德明矣;
如其傲慢叛命,必用诛伐如此威制立矣。
不可屈从俯就损德失威,养成他日之患,为朝廷忧也。
《传》曰:「怀远以德,立德以威」。
谓禦夷狄者,必使畏威怀德也。
恩威并行,则可以夷狄矣。
欲救此五者之弊,在陛下信任左右大臣谨择侍从要近公选谏官御史也。
大臣者,陛下同体之臣也,必须精察拣择之,无牵恩私之情,以绝侥倖
侥倖进则误国事,既误国事,必有后悔。
及其悔也,亦已晚矣,不若谨之于初也。
无惑左右之说,以消谗间
谗间进则蔽惑聪明忠直疏远辅佐失道,必有后忧。
及其忧也,亦已晚矣,不若谨之于初也。
大臣之间而宰相尤为之重,故宰相重则朝廷重,宰相轻则朝廷轻。
宰相之任用人得失,系国家重轻社稷安危也。
进退之际,可不重乎?
可不谨乎?
陛下照之以至明,断之以至公,勿为轻听,勿为快意如此忠贤得用左右得人矣。
既知其为贤人也,无移臣下爱憎之言而或疑之,又加信任,使之尽忠谋国修辅上德则百官皆得其贤,万事皆得其当,天下可以安静陛下可以无忧也。
如用失其人,则天下未得安静陛下未能无忧也。
此而一有失得,在今日所系尤重,当陛下用人之初,是四方观政之日,不可不谨也。
侍从要近者,陛下左右献纳之臣也。
得贤人而在位,则朝政阙失得以闻,人材邪正得以知,缓急其间选用辅佐之任,易为得人矣。
谏官御史者,陛下耳目之官也,尤须审任而亲信之。
此而得人,则所闻皆得其公,所行皆得其当;
不得其人,则所闻皆得其私,所行皆得其偏。
如所任得贤正之人,则陛下视听聪明矣。
可以分别君子小人可以辨定是非曲直,可使消除朋党交通
如所任失于奸邪之人,则为权臣耳目,上蔽陛下聪明颠倒是非淆乱黑白,以君子小人,以小人君子使君子不得进,小人日益多,如此朋党交通之私胜矣。
此官最为清要此地最当择人陛下聪明洞达物情不可不察也。
臣愚不佞窃尝留意贤人君子,思有以陛下今日求贤之意。
其所知及采于公论,有可以近臣者,有可以为言臣者,各以其材之所长条具别奏
陛下择而任之,时以名字出于清衷自用三两人,以耸动群臣耳目
使朋党沮丧失计忠良喜乐尽忠
陛下今日欲求辅佐圣德,正须用此等人也。
圣心断然必用之,以合天下公议,则朝廷之福,宗社之庆,中外之幸也。
臣子区区报国之心,惟陛下财赦而垂听焉。
贴黄〕臣自尘侍从以至擢居近辅,窃观陛下仁圣之资,望陛下仁圣之事,愿陛下成仁圣之功,天下之大,一力不能独治自古圣帝明王必须臣下共成洪业
伏望陛下用此群贤早成大功以慰臣民之望。
贴黄〕臣愿圣明听政之暇,熟赐省鉴,记其可用之人姓名,或面赐宣谕,或御批超擢进用
臣下有以爱憎之情,妄进谗说,望圣意无惑,力赐主张而必用之,奸邪之计自不行。
使忠良庆会激励报君之心。
臣之此言,诚欲上助英断,总正权纲伏乞深留宸念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